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养生 > > 食疗药膳:这是我坚持多年的养生方式
健康养生

食疗药膳:这是我坚持多年的养生方式

发布:2021-07-27 19:20 | 来源:健康日报网 | 查看:
分享到:

摘要: 食疗药膳:这是我坚持多年的养生方式-新闻频道-和讯网

“春天怎么防感冒?怎么增强自己的免疫力?”

在张同泰国医馆的医患互动社区里,这是最近两个月提问率最高的问题之一;一次疫情让大家都认识到,人类预防疾病最好的“特效药”就是人体自身免疫力。

新冠肺炎在中医范畴中属于“疫病”,病位在肺,先侵袭肺卫,尤其是脾胃虚弱者。

如今疫情渐散,天气转暖,不少脾胃不适者上门看诊,张同泰国医馆提醒,护肠养胃可提升正气,但肠胃病要疗更要慢养,是一个长期的调理过程,建议药食同补。

以下养生建议根据国家级名中医、主任中医师王会仍口述整理:

中医一向重视脾胃功能,并将其称为“后天之本”,认为“胃气”的存亡关乎生命的重要体征。

《黄帝内经》最早明确指出:“饮食入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合于四时五脏阴阳,揆度以为常也。”——可见,脾胃生化功能可荣养周身。

自周代起,宫廷就设有“食医”;战国时期的名医扁鹊说“君子有病,期先食以疗之,食疗不愈,然后命药”;唐代著名的大医学家孙思邈说“安生之本,必资于食”;明代的医药学名家李时珍也特别强调“饮食者,人之命脉也”。

其实,不仅仅我国先贤重视饮食养生,公元前400年,西方医学之父希波克拉底也说过:“我们应该以食物为药,饮食就是你合适的医疗方式。”——中外医学对健康与饮食的观点显然是不谋而合的。

春季气温多变,万物升发,呼吸道疾病频发,又是承接到脾胃偏弱的夏季的营养储备期,我们更应注意理肠护胃,健全脾胃功能。以下我浅谈一些认识,供大家参考:

一、饮食结构要科学

每个人的饮食结构应根据自身需要进行合理搭配,做到种类齐全,主次分明。

这里我再引用一段《黄帝内经》的话:“五谷为养,五畜为益,五果为助,五菜为充。”

作为主食,五谷是不能少的,稻、黍、稷、麦、豆等都可以,它们富含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每天都要吃。

作为辅助营养品:五畜(牛、犬、羊、猪、鸡)等禽类和鱼、虾等动物性食物,应该每天变着花样吃;五果五菜即蔬菜果品,每天摄入,种类要多。

根据多年积累的中医养生理念,五谷是最养脾的,天生万物,独厚五谷,我们每日饮食配比应注重主副分明,健康才有保障。

二、膳食要平衡

维护人类健康所需的营养物质有40多种;《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版》推荐:平均每天应摄入12种以上食物,每周达到25种以上。

在这些食物的选择上,我们要讲究膳食平衡:

主食、副食须平衡:主食即五谷杂粮,副食即动物类、果蔬类,主、副不可偏颇,且缺一不可,这条爱减肥的女性要尤其注意;

副食中,荤素搭配要平衡:要注意动物性食物和植物性食物的搭配比例,一般都认为荤少素多,可根据实际情况而定;我的建议是三七开,即三分荤七分素。

粗细搭配要均匀:避免顿顿白米饭等精细谷物,应增加全谷杂粮。

每日三餐要有规律:“早餐吃好,中餐吃饱,晚餐吃少”,这条可能大家都听过很多遍了,但做到的人很少,现代人更多的是“早餐不吃,中餐凑合,晚餐撑饱”,要知道,不吃早餐和饮食不规律都是非常伤胃的。

此外,大家还要注意入胃的饮食寒温适度,过热易损伤食管,过寒则伤害肠胃,引起腹痛、腹胀,甚至腹泻等消化道反应;要知饥而食、知渴而饮,并且知饥而不囫囵吞枣,应慢慢吃、细细嚼。

三、因人制宜,饮食有节

少儿因脏腑娇嫩,生长发育较快,故饮食应保证营养充足,不宜偏食,特别要保证蛋白质和维生素、微量元素等必需营养素的摄入;

老年人往往牙齿脆弱或脱落,有些人虽装上假牙,在饮食上仍与成年人有别,因此食物不宜生硬,需要易于消化吸收的食物。

要提醒的是,许多老人存在营养不良的状况,因而一旦发现自己体重下降、四肢乏力,就应及时补充营养——如果体重在半年内减少5%,或者平时合身衣裤近三个月内忽然显得过于宽松,就必须警惕有可能存在营养不良的状况。

我们必须摒弃过去一直以来的“千金难买老来瘦”观念误区,切忌以“瘦”为尊,饮食应丰富平衡,才是老年养生保健的基础。

四、说两个除饮食之外的护养脾胃建议:不要过于思虑,不要熬夜

有过情绪紧张或精神抑郁经验的人,往往体会过立刻到来的食欲不振之感,甚至有人因精神状况不佳而导致厌食症。

我们品三国,知道诸葛亮年仅54岁便病死于五丈原,记载的主要原因是累年战争谋虑过度,心态失衡以致饮食起居失常。他的对手司马懿常年关注诸葛亮的作息和饮食问题,甚至作过预言:“食少事烦,岂能久乎?”

“胃不和则寐不安”,反之亦然。

我以前有个同事患有胃溃疡病,每当值夜班或睡眠不足时常常会加重病情,甚至胃出血;护好肠胃,能改善睡眠质量,更好地守护全身健康。

五、药膳不是把中药当饭吃,许多药食本就同源

说到药膳,很多人以为,便是在食材当中加入本身可以当做食材的中药,是供病人吃的。其实药膳不止于此,它是一种日常生活当中合理搭配功能性食材的健康生活和养生方式。

在我们的生活当中,药食同源的中药品类,远远超出了你我的认知。去年卫健委公布了最新的药食同源名单,种类升至101种,山药、山楂、乌梅、大枣等都在其列。

食疗药膳是我自己坚持多年的一个养生习惯,其实我想这也是多数中医人推荐的饮食方式,根据个人体质差异搭配适宜的药食同源食材。

例如,脾虚者可以试试山楂薏仁粥,健脾止泻、消食化积,适用于脾胃虚弱、消化不良、脘腹胀满、嗳气吞酸、腹痛便溏者;

气虚体质有个中药方“黄芪桂枝五物汤”,其实也是种药膳,只有黄芪、桂枝、芍药、生姜、大枣五味药,还可用于便秘、坐骨神经痛、痤疮等病。

需要指出的是,很多人认为气虚要用人参,这其实是个误区,人参更适用于消耗性疾病后期的病人,普通气虚者我们一般建议在饮食里加黄芪。

总结一下,药膳更多的是用来调理身体、治未病的,是合理饮食的一部分,预防疾病,固本培元,强身健体,扶正祛邪,温清消补皆可,重在辨明体质,因人用“药”。

《药食同源(传承千年的食疗养生智慧)》

2019年8月1日出版

主审 王会仍

本书以中医养生相关的药食同源为主线,

选取了88种历年来均入选药食同源名单的食材,

分补益类、温热类及寒凉类进行分述介绍,

涵盖普及与提高的药膳知识,

结合中医养生学与现代营养学,

是一本慢病防治的食养指南。

张同泰,始创于1805年,是杭城现存古老的国药号之一。门诊部目前拥有70余位国家级、省级名老中医团队,一直以服务患者为己任,全方位为患者提供诊疗、保健、康复、咨询等服务,在杭城许多百姓心中享有“道地药材、岐黄正传”的美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