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导专家/ 汤军 浙江省中医院治未病中心主任、预防保健科科长,主任中药师
整理/见习记者 陈敏娜
养生可以概括为20个字:天人相应、形神合一、动静互涵、正气为本、辨体施养。
天人相应。“天人相应”是中国古代哲学和中医学的一个基本概念,说白了就是自然界的万事万物都对人体有影响,以及人与社会的统一性及人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自然界中,四时气候、地土方宜等对人的生命活动与疾病有深刻的影响,如季节气候与人体、昼夜晨昏与人体、地方区域与人体。所以,人应通过养生等手段,积极主动地适应自然。此外,还要加强人性修养,培养“中和”之道,建立理想人格,与社会环境相统一。
形神合一。中医学的形神关系,实际上就是物质与精神的关系。形,是指人的形体、肉体,包括构成人体的脏腑、经络、精、气、血、津液、五官九窍、肢体及筋脉、肉、皮、骨等。神,即以神情、意识、思维为特点心理活动现象,以及生命活动的外在表现。两者相互影响,密不可分。中医养生学要求形神共养,就是要求我们在日常的生活中既要重视形体的保健,也要重视心理和精神上的保健。
动静互涵。运动和静养是中国传统养生防病的重要原则,动和静缺一不可。运动能促进精气流通、气血畅达,增强抵御病邪的能力,静养主要强调的是心神宜静。所以,建议大家选择传统的五禽戏、八段锦、太极拳、气功(含静功)等健身运动,也推荐现在热门的由印度传入的瑜伽,这些运动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运动强度不大,同时能放松心情。
正气为本。中医所说的“正气”即现代医学的抵抗力,正气的强弱,由体质决定。增强体质是提高正气抗邪能力的关键。保养正气,根本在于保护脾肾。肾为先天之本,与人体的生长发育和衰老的关系极为密切;脾胃则是后天之本,是气血生化之源,即人体机能活动的物质基础,脾胃强弱也是决定人的健康和寿命的重要因素。
辨体施养。“辨体施养”源于中医学的“辨证施治”。并非每种方法都放之四海而皆准,也并非人人都适合所有的养生手段,必须根据不同的年龄、体质、季节及所患疾病的性质等情况,而采取的适当的养生方法,即所谓的“三因制宜”——因时、因人、因地。辨体施养正好体现了中医养生学的价值和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