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研圈,凭一条校内职务调动信息就成功出圈的,不少。但像乔杰这样单凭【首位】【女性】这两个词就赚足眼球的,确实不多。
几天前,“北京大学首位女性医学部主任乔杰任常务副校长”的词条开始频繁出现在各个网站。词条一出,立刻吸引了大批人的关注。
在普通人心里,像北京大学医学部这种地方,大多还是以男性为主导的。能在人才辈出的北京大学医学部“杀出重围”,还一跃成为常务副校长,该有多厉害?
职业第一课:与患者共情
乔杰是我国生殖医学领域数一数二的专家。我国首例试管婴儿缔造者张丽珠,正是当年引乔杰入门的老师之一。
1990年8月,乔杰正式加入北京医科大学第三医院,成了院内妇产科的一名住院医师。“不孕不育患者和其他病患是不同的”,是她初入医院时学到的第一课。
虽说那个时候,我国已经有了自己的辅助生殖技术——试管婴儿。但因为技术手段比较落后,对于那些迫切想生孩子的不孕不育患者来说,整体的治疗过程常常是痛苦与风险并存。
通常情况下,一般女性每个月才能排出1到2颗卵子。但为了达到做试管婴儿的卵子数量要求,只能通过药物刺激患者的卵巢尽可能排出8到15颗卵子。而在这个过程中,有些患者往往会因药物刺激患上卵巢过度刺激综合症,引起腹胀、腹水甚至卵巢增大、阴道出血的情况。取卵针
即便排卵、取卵顺利,也并不意味着“试管婴儿”一定能成功。
那些通过人工授精后的受精卵是要放到体外培养一段时间的,一切顺利才能成功移植到母体里。而在这些环节中,稍有一个意外,患者迎接的就是一次又一次的“空欢喜”。
乔杰当时看到过很多因多次失望落空后精神恍惚的患者。有些人因为一次次失败表现得敏感、脆弱,有些人甚至因此产生了厌世的情绪。
这样的场景刺激了同为女性的乔杰,她暗下决心,一定要找到一种提高胚胎存活率的方法。
搞了一种融合技术,居然成了
从生殖健康的角度来说,生下一个“健康的孩子”才是患者和医生最终的目的。
我国之前的试管婴儿技术,人为可控的只有促进排卵、取卵、培养、将受精卵移植回母体这几个阶段,但受精卵具体会发育成什么样子?会不会有一些遗传疾病?能不能发育成一个健康的孩子?一切都是未知。
“要是能在移植回母体前,就能提前把这些基因筛出来就好了!”乔杰想。
但这个工程牵涉的领域太多了。比如,怎么确定卵母细胞在成熟过程中的一些机制?怎么对这些细胞进行基因测序?想回答这些问题,单凭乔杰一个人肯定不行。
说来也巧,就在乔杰一筹莫展的时候,北京大学生物动态光学成像中心的汤富酬教授给了她一个定心丸。
汤富酬当时主攻一种单细胞RNA转录组分析技术,这种技术在胚胎和神经发育、细胞重编程等过程意义非常大。同时,他还给乔杰拉来了另外一位“大神”谢晓亮,专攻单细胞扩增测序技术。
有了这两种技术的加持,再加上乔杰提供的思路和样本,想提前知道胚胎发育过程中的分子机制、提前做基因测序排除“干扰项”也不是什么难事了。而这项融合技术,被称为“MALBAC胚胎全基因组扩增测序试管婴儿技术”。首例MALBAC胚胎全基因组扩增测序试管婴儿研究人员与新生儿合影(从左至右:谢晓亮、乔杰、闫丽盈、汤富酬)
2014年9月19日,世界首例经MALBAC基因组扩增高通量测序同时筛查单基因遗传病和染色体异常的试管婴儿,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诞生,标志着我国胚胎植入前遗传诊断技术已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据相关数据统计,目前世界上不孕的夫妇数量约为6000万到8000万对。而中国的不孕不育率高达15%左右,不孕夫妇约有1200万到1500万对。而乔杰所在的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生殖中心,从2016年开始,每年的不孕不育门诊量就高达60万左右。
从病因来看,导致男性不孕不育的主要原因有少精、弱精,女性则包括排卵障碍、多囊卵巢综合症、卵巢功能减退、输卵管梗阻等。这些病因,通过对应的辅助生殖技术手段,最终的临床妊娠率能达到40%左右,活产率能达到30%左右。
而乔杰所做的,就是让这些不能通过自然方式受孕的家庭,多一个选择。
原标题:《中国近1500万夫妻不孕不育,融合技术让她成了当代送子观音》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