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健食品业内人士表示,一些未取得保健食品认证的企业利用消费者追求和推崇“保健”与“养生”的心理,夸大、虚假宣传其所生产的“配制酒”具有某种保健功能,甚而有企业冒风险添加违禁药品。“这种冒充‘保健酒’、误导消费者、甚至涉嫌违法的行为对真正获得国家批准认证的保健酒企业造成了极大伤害,扰乱了保健酒市场的正常秩序。”
专家表示,目前我国保健食品为“单品种审批”,即对每一种保健酒的保健功能单独进行论证和审批,对于通过审批认证获得保健食品资质的保健酒,监管部门每年还要对其进行多批次抽检。而对于那些没有取得保健酒资质的“配制酒”,专家表示,国家尚未出台统一的标准,对其所称的保健功能即添加物更缺少专门检测与监管。
同时,据报道,与白酒、葡萄酒、啤酒等不同,我国保健酒行业至今没有设立专业的检测中心,检测工作往往由其他酒种的检测机构代行,加之缺乏统一行业标准做依据,保健酒的检查多为常规性项目检查,对原料功效成分、不同原料之间是否会产生化学反应等方面均无法进行有效检测,因此留下了潜在漏洞。
而此次在新食品安全法出台后,国家对所有食品安全领域加强了监管,食药监部门的此次抽查,暴露了很多行业问题,“但同时也是一个好的开始,希望国家尽快出台相关政策与法规,严格检测与监管”,赵禹表示。记者 王叔坤 实习生 徐劲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