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女性 > 部位保健 > > 部分保健品加入西药后变成壮阳药

部分保健品加入西药后变成壮阳药

发布:2018-02-18 06:14 | 来源:健康日报网 | 查看:
分享到:

摘要: 楚天都市报3月5日报道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2日接受媒体采访时说,在广东地区甚至在全国来说,最可怕的还是在保健品中加入药品,“美其名是纯中药

部分保健品加入西药后变成壮阳药

楚天都市报3月5日报道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2日接受媒体采访时说,在广东地区甚至在全国来说,最可怕的还是在保健品中加入药品,“美其名是纯中药,实际上里头加了西药。这非常危险。目前最突出的是,一些抗疲劳药中,就加了西药,成为壮阳药。这非常典型。还有减肥药、降糖药等。”——据《广州日报》

保健食品里掺没掺药,推销人员不知道

记者前日走访发现,江城绝大多数药店和部分商场都有保健食品销售。业内人士坦言,武汉保健食品“市场很大”。

前日记者走访了10余家药店,在武昌街道口一家药店,一款抗疲劳、降血糖的蜂胶售价168元/盒;在汉口西北湖一家药店,一款氨基酸号称可提高免疫力,售价198元/盒……记者还遇到多名咨询保健食品的市民,多为家中老人购买。但对部分保健食品中添加西药一事,接受采访的7名市民无一人知晓。

药店缘何热衷于推销保健食品?据业内人士透露,相比于药品而言,保健食品利润要大得多。而且除了老年人外,亚健康人群也越来越多,市场潜力巨大。不过,对于保健食品中是否添加了西药成分,药店通常不知情,因为他们不可能知道产品的具体成分。所谓“纯天然”、“绿色食品”的口号都是生产厂家标称的,销售人员只是照着宣传而已。

专家意见不一样

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有关负责人表示,保健食品添加药品成分肯定是不被允许的。针对钟南山的严厉批评,武汉医学、营养学专家在接受采访时却多持回避态度,而且观点不尽相同。

支持钟南山的专家认为,钟南山揭开了保健品市场的真相。他们说,目前国内保健食品市场确实比较混乱,一些不法商家为了谋利,不惜违法添加药物成分,被曝光的违规产品只是冰山一角。

不过,也有专家认为钟南山言过其实。省营养学会有关专家认为,合法渠道的保健食品大多通过了主管部门的检查认定,违法添加药品的只是极少数,过于苛刻的批评会给整个市场带来不利影响。

(楚天都市报 严珑)

相关评论:谨防!保健品市场的伪科学

揭露保健品市场的伪科学,一方面,要依靠真正的科学家,凭借科学家的良心去揭露伪科学的画皮,揭露伪科学后面的商业化目的;另一方面,消费者也要擦亮双眼,只有当消费者自身掌握了真科学后,伪科学才无立足之地。

保健品市场的伪科学,是打着科技创新的幌子,利用人们不了解新兴学科的机会,创造一种在科学上站不住脚的理论,实则为商业利益服务,而并非单纯的科普宣传。  之前,“人类基因组计划”完工。借着“人类基因组计划”完成的东风,当时在市场上还火爆一时的钙产品进入新世纪以来已偃旗息鼓,“基因食品”风头正健。

我国的保健品大战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1991年、1992年,“天安851”、“振华851”、“延生护宝液”、“太阳神口服液”各领风骚;1993年、1994年,各款式的鳖精一枝独秀;接着三株口服液杀出一片天下,继承三株霸主称号的是“红桃K”;1998年后是钙时代,全国有200多种钙产品在捉对厮杀。

无意之间,“人类基因组计划”成为又一轮保健品大战的切入口,在基因问题上,我国一些保健品厂家出演了一个“借壳上市”的曲目。

现代科学家认为,基因是DNA(脱氧核糖核酸)分子上具有遗传效应的特定核苷酸序列的总称,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分子片段。基因位于染色体上,并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基因不仅可以通过复制把遗传信息传递给下一代,还可以使遗传信息得到表达。

值得人们怀疑的是一个最朴素的道理:“人类基因组计划”历时10年,集中了全世界最优秀的科学家,花费了30亿美元,才将人类的遗传密码破解出个大概,如何“修正”有问题的基因,如何选择性地遗传更好的基因,科学家们还在试验动物身上探讨,当是时也,我国有些保健品已经抢先一步,声称自己的“功力”已经可以补到“基因”上,等于就是说,纵使还没能彻底搞清楚基因是怎么回事,就可以滋补它,这之间的逻辑关系未免过于简单。

回过头来看,去年补钙市场产品的竞争,也是在各类各样的“科学”理论支持下进行的。许多钙生产企业先是模糊概念,后是比自己企业的钙形态小,其中还夹杂着声称自己企业的产品原料来源清洁,来自高原、来自大海等“环保”理论,使得众多消费者无所适从。而在漫山遍野的补钙宣传中,宣传最健康最经济的补钙食品——牛奶的声音,反而微乎其微。

健康是人类生存的最大愿望,所以,人类每一次进步,都步步坚实地越发逼近“保健”这一表征着生活质量的内容。可我国的保健品市场一出现,便显得步履不稳,心浮气躁。业内专家分析,其原因主要在于:

第一,我国保健品市场缺少正常的竞争规则。相应法律的缺失,保健品市场在不规范中起步,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没有相应的法律去限制不规范的行为和操作手段,我国的保健品市场出生并成长于无序状态。

第二,由于法律环境的滞后建立,很多企业开始在保健品行业起步时,就拿定主意要以对产品的夸大宣传作为突破口。但这一招数乍看有效,其实伤害的是企业的内力。保健品片面夸大功效,甚至采取欺骗手法,这无异于杀鸡取卵,自绝于消费者。

第三,部分保健品企业目光短浅,对保健品的研发投入不足,不去调整自己企业的产品结构,增加产品的科技含量,而是靠一两种产品一击而中,以赌博心理赢得市场,并超常规扩大,结果造成后劲不足,红极一时后自生自灭。

第四,保健品的广告投入成为保健品市场竞争的主要手段,把地毯式轰炸的广告或“点子”当成经营之本,注意力经济的最直接后果是人们的注意力转移后,企业和品牌必然经历消费大暑之后的严寒。

第五,由于急功近利,大部分厂家跟风操作,哪一种类型的产品好销就上哪一种,致使产品雷同严重,之后,厂家之间为争夺市场,便相互抵毁,互揭老底,结果一损俱损,两败皆伤。

第六,在产品上市之前,创造伪科学,并提出理论基础,以科学的名义误导消费者。

揭露保健品市场的伪科学,一方面,要依靠真正的科学家,凭借科学家的良心去揭露伪科学的画皮,揭露伪科学后面的商业化目的;另一方面,消费者也要擦亮双眼,只有当消费者自身掌握了真科学后,伪科学才无立足之地。对待以“伪科学”当招牌的保健品,消费者可以有自己的选择:不买,不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