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保健 > 减肥 > > 全国首座以华侨为主题的图书馆为何落户南通?,南通网

全国首座以华侨为主题的图书馆为何落户南通?,南通网

发布:2019-05-11 06:20 | 来源:健康日报网 | 查看:
分享到:

摘要: 南通网由南通日报社主办,是南通地区最权威的主流新闻门户和资讯平台,南通新闻最快权威发布,南通资讯最大网络平台。

文 | 记者 顾遐 图 | 李坤林 杨海英

公益是一道光,照亮彼此,也照亮前路。

全国首座以华侨为主题的图书馆为何落户南通?,南通网

4月29日,全国首座以华侨为主题的公共图书馆——赤子情华侨图书馆落户“新侨之乡”,在南通淘宝城5楼开馆。由近50个国家的数千位华侨华人捐资兴建,志愿者负责运作。

“五一”期间,不少市民举家前来,临近闭馆,孩子们依依不舍。

图书管理既专业又冷门,外界难免质疑:一群散兵游勇,能办起来吗?答案是肯定的。关键是能办好吗?能办得长久吗?

原江苏省侨联副主席、图书馆发起人镇翔坚信:“抱着一颗赤诚为公之心,只要能做好,是能做长的。”

中国侨联顾问、中国华侨公益基金会理事长乔卫取馆名——赤子情。“创办者的初心、华侨华人的爱心、志愿者的热心,坚持下去,会给大家一个满意的答案。”

全国首座以华侨为主题的图书馆为何落户南通?,南通网

昨天,图书馆的第一位读者87岁的黄小慈奶奶再次到馆,她退休前任交通科研所长,是著名新加坡商人黄馥女士(通中首届女生之一)的侄女。南通黄家有新加坡慈善家、有中科院院士、两位著名导演,著名电影明星等。

全国首座以华侨为主题的图书馆

大年初一,镇翔身穿暗红T恤,迎着晨曦长跑12公里,这个习惯他坚持了8年。“阳光很明媚,心情格外好。”此时,图书馆筹建工作正有序推进。

从事侨务工作近30年,去年退休之前,镇翔整理出1000多本涉侨图书资料。“这些书刊一般在市面上找不到。各地侨界有侨刊、侨讯,作为本地与海外联系的纽带,可惜没有机构集中收藏、整理、研究,大量涉侨信息因此而永远丢失了。”

镇翔任市侨联主席期间,于2007年创办了南通华侨博物馆。“我国有海外侨胞和归侨侨眷上亿人,各类海内外侨团上万个,目前还没有以华侨为主题的图书馆。募集图书比文物方便,而且图书馆用途更广,能惠及更多的人。”

回家乡办公益,有点赤手空拳的意味。有人担心,“现在你是刚退下来,可能有些资源,时间长了,还会有人支持吗?今后怎么维持下去?”镇翔和一些爱心人士商量,市侨联愿一同出力。

全国首座以华侨为主题的图书馆为何落户南通?,南通网

镇翔在筹备会上发言。

“到了这个年龄,做出这个决定,是经过深思熟虑的。”镇翔认为,“我们做的是一项有长远意义的公益事业。帮助一个孩子、一个学校,只是一个点、一个时段,但是如果建设一个图书馆、博物馆,是永久的。”

幸好有家人、家族为后盾。“退休了,本该多陪陪家人,现在我比退休前还忙,两地奔波,没有妻子和家人的理解,创办华侨图书馆无从谈起。”

镇氏祖先是叱咤风云的蒙古将军,皇帝赐姓,馆藏镇氏家谱重达60斤。

国内外亲属慷慨解囊。崇川新华侨教育管理中心董事长、表姐王锦捐资10万元,发动旗下8所幼儿园捐书5000册。著名书画家、表哥范扬两次捐画,《卧展南华秋水读》拍得18.8万元。

乔卫是华侨华人问题专家,与镇翔同龄,至交,捐书近700册。他曾作为第一责任人完成奥运场馆水立方的募捐,107个国家和地区35万多人捐献9亿元。“人们脑海中对华侨的认识和华侨的现状实际有极大区别,他们的社会背景,更重要的是世界背景发生了重大变化,希望华侨图书馆多做特色研究。”

图书馆和通大合作建立研究中心,镇翔透露,“中国华侨华人研究所南通调研基地”课题之一初定海外华侨子女的教育问题。“持续十年、二十年,政府和涉侨部门会重视、支持,目前必须精打细算。”

每一分钱、每一本书都来自捐赠

悬挂的国旗,书柜上的国籍、姓名,密密麻麻的捐赠榜,华侨图书馆与众不同——每一分钱、每一本书都来自世界各地。

“华侨图书馆之夜”公益晚宴拍卖艺术家捐赠的22件作品,善款进入专项基金账户。目前,筹资超百万元。

全国首座以华侨为主题的图书馆为何落户南通?,南通网

美国华侨、南通新通海公司董事长陆秋年,无偿提供2000平方米馆舍的使用权,折合年租金70万元。图书馆有了立足之地,除了公共阅读空间,还为涉侨社团提供活动平台。

去年初,募捐消息在侨界像涟漪一样扩散。

海外侨胞踊跃参与,加拿大侨领庞燕组织“华侨之友”微信群友,1个月内捐了100个书柜(单价100美金)的款项;今年200多份报纸杂志也很快被涉侨社团认捐一空。

加拿大华侨顾文彬捐款20万元;中国侨商联合会副会长段律文捐款10万元;日本归侨刘晓静送来价值10万元近2000册新书……

原版书刊经海关,蚂蚁搬家似的聚沙成塔。

王翔从事东欧贸易近20年,作为华侨图书馆之友联合会会长,负责海外征集图书,“我和华侨图书馆是分不开了。”

年末岁首,莫斯科举办宣传“一带一路”的活动,王翔结识当地侨领李娜,“现在有一个平台,可以把你们的奋斗史记录在祖国的图书馆里,而且你们的经验对对外贸易交流有促进作用。”两天募得近400本书。第三天,莫斯科飘起漫天雪花,一位80多岁的老华侨乘地铁、打车,手提近60本书送过来。书很沉,心意更重。

全国首座以华侨为主题的图书馆为何落户南通?,南通网

王翔的飞行轨迹在地图上画着弧线。2月9日-14日,他和日本南通同乡会名誉会长王培基先后主持4场捐书活动,拜访了著名中国古籍专家守屋洋老先生,拖着4大箱图书满载而归。

欧洲侨领夏龙贞携手姐妹团体募集40个书柜和大量书籍。“华侨图书馆是娘家最好的平台,祖国强大,我们的腰杆子也越来越硬。”

天之涯,心所系,“祖国”二字,力重千钧。孙中山郑重写下“华侨为革命之母”,如今,亿万颗赤子之心随祖国的命运一同跳动,赓续华侨文化的篇章。

他们共同的名字是志愿者

“不要提我的名字,都是大家做的事。”从古稀老人到风华少年,在册人数近百,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志愿者。

全国首座以华侨为主题的图书馆为何落户南通?,南通网

志愿者在捐赠榜前合影。

杨海英和李坤林用镜头记录瞬间。李坤林说,“公益事业不分先后、不分贡献大小,只要有能力,就积极参与。感动无法用语言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