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招到工人,很多企业已经提升了岗位的工资待遇。全国人大代表张全收透露,广东省已经有了新的上调工资方案,只是尚未公布。东莞去年的工资收入标准为770元/月,今年已经上调至900元/月。据报道,珠三角的普工薪资已普遍增长10%—20%。
工资的上涨让原本利润不高的劳动密集型企业难以负担,不得不考虑进一步的升级发展。据上海证券报报道,接受该报采访的多位学者专家几乎一致认为“民工荒”现象预示经济结构转变关键时刻到来。
那这是否意味着中国劳动密集产业走到了尽头?其实不然。
在首届网易经济学家年会上,社科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所长蔡昉就曾表示,“既使是劳动人口年龄的总量在下降,但是总规模还是庞大,还有许多没有充分利用起来的劳动力。因此2020年之前我们不会遇到绝对意义的劳动力短缺问题。”他还指出,养老保障制度、国内消费的启动以及教育水平、培训水平的提高都可以把现有的经济潜力以及劳动力的质量方面加以进一步提升,因此是足以支撑中国继续在劳动密集型产业保持竞争优势的基础。
蔡昉还明确指出,中国劳动密集型产业不会丧失比较优势,还有相当长的时间可以延续。他认为,根据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当一个国家的劳动力成本提高了,劳动密集型产业会转到其他的国家。比如日本开始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随后人民的收入水平提高,劳动力成本上升了,就把这些产业转到亚洲四小龙,亚洲四小龙成了领头雁,随后还转移到中国的沿海地区和东盟国家。这是传统的比较优势理论和雁阵理论。
胡晓义:用工荒表明经济向好 民工荒,谁在慌? 蔡昉:“民工荒”有助减小收入差距
两会期间,人民币汇率再次成为热点话题。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在9日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特殊的汇率形成机制“也是我们应对全球金融危机的一揽子政策中的一个组成部分……这样的政策迟早也有一个退出的问题。” 周小川的本次表态,被认为是中国官方对人民币升值的一次明确信号。
本币汇率低估是促进出口的主要手段之一。中国就采用人民币汇率低估的方式促进出口。 人民币汇率低估的真实含义其实很简单,就是:央行高价收购外汇。换句话说,央行对用美元、欧元、日元购买中国产品的欧美日消费者、企业进行补贴。在人民币低估的货币环境下,中国大量的财富白送给欧美。与此同时,美国政府大印钞票,导致中国政府持有的外汇购买力急剧下降。中国因为人民币低估,要吃两轮亏。
不过,大部分人并没有意识到他们天天抱怨的房价和人民币低估之间的这一关系。人民币低估让出口企业患上依赖症,一旦外部订单下滑,出口企业就难以支撑;人民币低估也让内需市场缩小,因为人们的购买力被挪给欧美消费者……总之,诸如输入通胀、高房价、低内需、经济结构不合理、蚁族等种种经济现象,都或多或少与人民币低估有关。
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欧美消费者和中国出口企业占了人民币低估的便宜,总有人为之承担代价。承担代价就是中国的非出口企业和老百姓。 天下没有永远低估的货币,越早决策越有利,否则将被汇率问题拖入更深的泥潭,直至没顶。设想人民币在2003年就实现汇率市场化,中国的经济结构将比现在健康得多。
周小川:退出刺激政策需慎重 易纲:人民币是否升值由市场决定 别迷恋人民币升值它只是一个题材
近日,据相关媒体报道,全国政协副主席、原国家审计署审计长李金华,在政协小组讨论中抨击目前的国有垄断企业“权利过大”。 李先生为垄断国企而一怒,此言一出,引起了热烈反响,众多网友称赞李金华“一语中的”、“敢说真话”。
央企为什么有这么多钱,全都是自己辛辛苦苦搞生产、谋发展,拼出来的吗?其实未必,据李金华说,目前中国国有企业在资金方面的垄断呈现越来越强的形态,“小企业贷不到钱,大企业钱太多”。正是因为手上资金太过充裕,很多垄断企业通过建立财务公司进入金融领域,企业大量利润来自股市,“所以为什么那么多国有企业是地王!”
可见,央企一方面在资源产品如煤炭石油上掌握产业的上游垄断,一方面在资金来源上掌握上游融资垄断,再辅之以各种行政与行业垄断保护,想不“做大做强”也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