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的配药单上出现的“自备药品”
中广网兰州3月25日消息 到医院看病,患者希望的是花最少的钱,把自己的病看好,尤其是那些从农村来的患者及其家属,更希望是这样的结果。然而,连日来,记者在一家医院陪护孩子时,却发现了这样的怪事:看病过程中,医生将个别药品让患者“自备”,家属买药必须到指定的药店。更让人感到奇怪的是,这些“自备药品”的患者都来自农村。当家属向值班护士询问原因时,她们竟冠冕堂皇地说:“为了给患者省一点钱!”这到底是咋回事?为了找到答案,记者利用在医院陪护孩子的10天时间,对其中的“秘密”进行了调查挖掘。
“自备药品”医生专盯农村人
3月13日至3月22日,记者在一家医院儿内科陪护自己的孩子住院治疗时,现场发现了这样一种现象:医生给来自永靖农村的李师傅患了肺炎的孩子调配的输液卡上,有一种“静丙针”的药品名称后面加注着“自备”二字。当时,医生交代说,该药品让李师傅自己到医院的专家门诊购买。李师傅感到奇怪,还以为该药住院部药房里没有,于是就到指定的地方花了327.8元买上了。当他把药交给护士后,对方要求出示买药的票据,说是如果药不是在指定的地方买的就不用,还说这是医生的意思。这时,李师傅把票据交给其核实无误后护士才收下了药品。事后,李师傅从一实习护士那里得知,他去外面买的药住院部的药房里也有。当李师傅就此事找那些值班护士询问原因时,对方竟冠冕堂皇地说:“让自己买药,目的是为了给你省一点钱!”果真如此吗?李师傅随后了解到,同一个厂家生产的同类药,住院部的药房里只卖150多元至270多元,医生指定的地方却卖到近330元。
来自岷县农村的李师傅也遇到了类似的情况。医生开出的下药卡上,有两种药品需要李师傅自己去买,而且购买药品的地方都是医生指定的。其中,一种名叫神经节苷脂钠的药品是李师傅花了349.5元从住院部药房里买的,另一种药品是其花了近百元从另一处被指定的地方买的。
住院部药房里有所谓的“自备药品”,为何医生还要患者家属到指定的地方去买呢?发现这种现象记者也觉得非常奇怪,于是到其他一些病房对此进行了查看。谁知,类似的现象又发现不少。同时,记者还发现一种怪现象,凡是让“自备药品”的都是农村来的患者,而来自兰州城区的同类病人中,却没有这样的情况发生。
“自备”现象很多医院都有
那么,像这样部分药品让患者及家属“自备”的情况,在其他医院存在吗?随后,记者进行走访了解后发现,凡是记者到过的医院住院部里,不论是外科病房还是内科病房,都有类似的现象存在,而且“自备”的人群大都集中在农村患者身上。让记者感到不可思议的是,所谓的“自备药品”,大部分在这些医院的药房里都有。记者在几家医院的住院部里走访时,听到一些患者家属这样说:“现在的医生真是奇怪,明明这种‘自备药品’药房里都有卖的,还硬是让我们到外面去买,而且买药的地方还是被指定的,价格有高的也有不太贵的,但大部分药品贵得惊人!”几位兰州城区的患者家属告诉记者,虽然医生没有提出让他们自己“备药”,自己也不了解其中的“秘密”,但是看到医生让那些农村来的患者“自备药品”的做法,心里很不是滋味。因为病人患的病多数是同类病,使用的药品应该不相上下,变化也不会太大。但是,现在为何区别就这么大呢?
采访中,一些刚参加工作不久的护士称,她们的职责是配合医生为患者做好服务工作,医生说怎么做就怎么做,至于医生的每一个行为究竟有什么用意,大家也没有深入地想过,更没去了解过。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偶然也听到过一些不好的说法,像医生让患者“自备药品”的做法,不光患者家属难以理解,有时候面对家属的询问,她们也说不上准确的答案,所以只好以似是而非的解释去搪塞。
“自备”内幕须从药品“进”医院说起
这种所谓的“自备药品”究竟是咋回事?它的背后到底隐藏着怎样的“秘密”?就此,记者展开了调查。近日,在城区一医院外科担任主治医师多年的朋友的一席话使记者明白了许多。他说,要想知道“自备药品”背后的“秘密”,必须要知道一种药品生产出来后,是如何走“进”各大医院药房和被输入医院微机系统的。首先需要跟医院主管院长、药剂科长、药剂科成员、各专业科室主任组成的“药事委员会”,医院药房的采购员、库管员,门诊部和住院部的药房主管,各科室相关人员混熟。接下来的公关工作更为繁琐,具体流程如下:首先交“进门费”(标准为:3级甲等医院单个产品收费数千元至上万元不等),这一关要主攻医院领导;其次是打通“药事委员会”各成员,其中最关键的是两个人,即药剂科长和相关科室的主任,前者同意,后者写申请,才算通过“初审”。要过这一关,厂家需付给药剂科长几千元的“见面礼”,需给相关科室主任几百元的写申请费;第三关是买通医院药房的采购员和库管员,将你的产品上药房电脑目录,厂家需给他们几百元费用。过了以上关口,一种新药就算是“进”了医院。
“自备”销路全靠医生来“使劲”
据了解,药品“进”了医院,并不等于万事大吉,还牵扯到这种新药能不能卖得动。药剂科主任拿钱后,会立即把该药品的销售情况和自己的责任“脱钩”,对医药代表说,“底下的工作你们自己做,别卖不出去来找我。”这底下的工作就是指能够让有关人员心甘情愿地去“卖”药,就是给回扣。当然,搞定了医生,并不表示万事大吉,医院里要用钱打发的地方还多着呢。药房管仓库的得“孝敬”上一盒5角的回扣,不然他会假称没货,不给患者拿这个药;药房做电脑统计的,也要给5角一盒的回扣,只有这样,他才能给你统计本周或本月这个药一共开了几盒、是哪些医生开的;财务科负责结账,也要“孝敬”上1元一盒的回扣,否则会老说账上没钱,拖着货款不给结。所以,紧接着就要做门诊部和住院部药房有关人员的工作,由于这些人都是一线人员,领药和统方(统计医生开的处方)须经他们的手,一般每人几十元(药房工作人员平均5到8人),统方费另外算,每统计一盒可以提1元以下的好处。最后是“进”门诊部和住院部(处)各科室,产品能否卖得动,全靠科室主任和主治大夫的共同“努力”,否则前功尽弃。这里又产生一项费用,叫“科室会费”。所谓“科室会”,就是科室工作人员聚在一起开会。名为“开会”,实际上是产品“推介会”,通常情况下在餐饮及娱乐场所进行,花费视情况而定。药品销售有一种“二八理论”,即80%的产品销量出在20%的人身上。换句话说,就是每家医院只要有一到两个“枪手”医生帮着“使劲”,该产品就不愁没销路。而“使劲”就要采用“自备药品”、“指定购买”、“回扣药品优先”等方式达到“卖”药拿回扣的目的。
“自备”回扣医务人员能拿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