捍卫“舌尖上的安全”不只在“3·15”
图为实施“明厨亮灶”的某餐饮店。(图)
文/图陇东报/掌中庆阳记者李政寰
每年“3·15”消费者权益日,从国家到地方,从媒体到网络,都会曝光一批侵害消费者权益的个人和企业,既有黑心的小作坊,也有知名的大企业,既有涉及普罗大众的国计民生,也有五花八门的行业事件,然而人们最关注的还是每天都会接触到的食品安全问题了。那么,我市的食品市场是否安全,食品监管是否到位?记者进行了走访。
3月12日,记者从市食药监局获悉,去年,全市共检查各类食品生产经营企业70886户(次),没收不合格食品货值11.37万元,查处食品违法案件557起,处罚没款178.5万元,取缔无证经营13户。食品抽查800批次,经检验不合格的有49批次。中秋、国庆食品专项抽检117批次,完成食品检验检测824批次,经检验不合格的有32批次。
市食药监局法规监督与执法稽查科的工作人员谈向东告诉记者,去年,他们以食用明胶、豆制品、乳制品、肉及肉制品、糖果盒巧克力、PET桶装纯净水、婴幼儿配方奶粉、白酒类及食品标签标识为重点,开展重点区域高风险食品安全专项整治,整顿规范了食品生产市场秩序。保证了我市去年以来,未发生较大以上食品安全事故。
近几年,农村已成为食品安全监管的薄弱点,隐患较多。想买“营养快线”买到的是“营养怏线”,这种现象在农村司空见惯,类似的“山寨食品”还有“康帅傅”方便面、“白事可乐”“粤利粤”饼干、“旺子”牛奶等。“山寨食品”充斥农村市场,危害巨大,如何不让农村消费者变成“消废者”?
“为了消除监管盲区,加强乡镇、农村食品药品监管,我们在县、乡、村实行三级网格化监管,划分监管网格,明确监管员、协管员、信息员的工作职责,延伸监管触角,消除农村、边远山区监管盲区。现在,全市网格化责任覆盖率达到了100%,保证了食品监管无盲点。”谈向东说,“同时,我市出台了《庆阳市乡镇食品药品监管所标准化建设规范》,提出并细化了10个方面50项建设标准,从人员配置、机构标准、执法装备、经费投入、制度建设等方面提出了明确的目标和要求,目前全市共建成省级规范化乡镇食品药品监管所36个。”
谈向东表示,今年将进一步落实新《食品安全法》和有关法律法规,始终保持对食品药品违法违规行为严防严打的高压态势,严格执行涉刑案件的移送,增强对违法犯罪分子的震慑力。树立底线意识,运用底线思维,将用“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地问责”确保广大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本篇新闻热门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