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7日,一段曝光深圳洪湖沃尔玛超市食品加工内幕的视频在网上发酵。该视频称深圳洪湖沃尔玛使用过期肉制作熟食、生虫大米制作快餐卖给消费者。油半月甚至一个月才换,黑如酱油……视频提供者为该店员工,视频显示,炸鸡块的油已经变黑,但通过每天往里面加半桶油来逃避检测。用于制作熟食的原材料冷鲜家禽也有问题。按规定,在-5℃到0℃保鲜时,冷鲜家禽的保质期只有7天,而这些制作熟食的原材料均超过7天。一些顾客购买到长虫的大米,退给超市之后,超市并没有按规定处理,而是回到熟食区,用于制作快餐,出售给消费者。(8月8日《法制晚报》)
虽然沃尔玛称,该视频片段无法直接证实真实性。但视频中的加工地点却明显是在沃尔玛店内,在爆料者已主动在电视上现身的情况下,很难想这段视频是刻意捏造出来抹黑沃尔玛的。毕竟,要把过期的熟食、长虫的大米和已经变黑的炸鸡油运进沃尔玛熟食部后场,然后自导自演这一幕,并不容易。如果沃尔玛的厨房如此不设防,其制作的食品本身就很难让人放心。而其他媒体的跟踪报道也从侧面证明,该视频并非凭空捏造。就在我写这篇文章的同时,苏州电视台正在播出执法人员对苏州一家沃尔玛卖场熟食部的检查结果:沃尔玛工作人员主动提供了换油记录,试图证明油是经常更换的,质量是可靠的。但令他们尴尬的是,换油记录显示,七月中旬,这里的煎炸用油曾经八天没换。
显然,煎炸用油多天不换并非深圳沃尔玛超市的独家习惯,也许是该连锁卖场的一贯做法。而从全国的情况来看,沃尔玛的食品安全记录更是惨不忍睹。有毒保鲜膜装熟食卖;生蛆的葡萄干改了生产日期后接着卖;连续三个月上“黑榜”;卖过期猪耳朵,消费者索赔反被斥故意找茬;用狐狸肉冒充熟驴肉;售卖来自地下加工场的熟食品,而该地下加工场则在苍蝇飞舞中加工和味牛腩,厕所茅坑边炮制猪红粉皮;刚因卖过期面包在被投诉,回访的记者又在货架上看到了已经过期一天的多味年糕。光是百度一下“沃尔玛+熟食”的新闻,就有近千条结果,以上只是一小部分而已。虽然这些媒体的报道并非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最早的新闻甚至还是2001年的,但十几年来,沃尔玛售卖的熟食和其他食品问题不断,而且各地分店都有不良记录,倒是让人相信这家全球最大的连锁超市集团提供的食品质量还是相当统一稳定的,即使是出售黑心食品也不例外。
过多指责死猪不怕开水烫的沃尔玛没什么意义,类似的工作多年来媒体和网友已经做得太多了,而沃尔玛最初的狡辩和在舆论压力下没有营养的道歉,我们也早听得耳朵出茧子了。在这里最想责问的还是各地的食品安全监管部门——食药监、工商、卫生、质监等部门,还要尸位素餐多久,还要纵容商家多长时间,还要让消费者吃几年的黑心食品?为什么每次的重大食品安全丑闻,都是由媒体先爆料,而不是监管部门主动发现?不能每年花着纳税人大笔的财政拨款,却什么事都不干,任由问题食品损害消费者的身体健康。更不能总让媒体去曝光食品安全问题,自己却毫无作为,只是在事后开展突击检查。对失职渎职的监管官员,应作为黑心食品供应商的同犯从重处罚,别又是轻描淡写的处分。
对食品安全丑闻不断的外资大企业,也应加大处罚力度,别总是让其封存、停售相关食品并处以少量罚款了事。以往,监管部门对出问题的小餐馆、小饮食店和小食品作坊动辄就是停业整顿,甚至吊销营业执照,可对财大气粗、背景雄厚的洋快餐、洋食品厂、洋超市,却连罚款都下不去手。外资大企业连曝食品安全丑闻,除了自身经营管理上的问题,与中国监管部门的有意放纵也不无关系。虚伪且毫无诚意的道歉代替不了处罚。违法成本过低,商家又岂会认真遵守食品安全法规与卫生规定?销售过期变质食品成了常态,也就不足为奇了。
沃尔玛用过期肉做熟食的视频也提醒监管部门,最了解食品安全黑幕的还是企业内部员工,应通过设立重奖鼓励他们积极举报。对食品生产车间和加工场所,也要通过24小时视频监控等手段,防止过期、变质食品流入市场,从源头上保证食品安全。发达国家对问题食品动辄就是几千万甚至上亿美元的罚款,为何我国对类似问题的处罚却只有几万、几十万?外资大企业无视中国的食品安全法规,很大程度上是被过轻的处罚给惯坏了。食品安全监管力度要加强,相关法规也要修改完善,处罚只能设下限,不能有上限。不管是谁在食品安全上做手脚,都得有倾家荡产、牢底坐穿的思想准备。
编辑点评:
说不尽的食品安全问题,这个行业如果真烂透了,请推倒重来。
* 以上只是作者个人言论,不代表本网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