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研究机构易观近期发布报告显示,今年二季度我国互联网餐饮外卖市场整体交易规模达459.5亿元,同比增幅高达81.8%。但是,庞大的市场背后,食品卫生安全也是公众所担忧的。比如,媒体曝光的,有名有姓的餐厅网上冒用别人的证照、4家餐厅共用同一张证照、线上展示诱人美食线下肮脏不堪等等,难让人放心消费。
毋庸置疑,给网络餐饮服务念好监管“紧箍咒”,才能规范商家的经营行为,此次出台的《网络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提出了一系列令人看好的监管举措,比如,办法明确了“线上线下一致”原则,明确平台和入网餐饮服务提供者义务,明确送餐人员和送餐过程要求,明确开展网络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测等等。
但是,如何确保这些监管措施真正落地才最为关键。比如,送餐环节是外卖安全的重要一环,《办法》规定,送餐人员应当保持个人卫生,使用安全、无害的配送容器,保证配送过程食品不受污染。如何规避外卖送餐人员“馋嘴”现象的发生?如何确保这些送餐小哥的个人及配送容器的卫生,仅有“明文规定”不够,还须有更细致的监管与责罚跟上。
同时,据业内人士分析,按国外网络订餐占餐饮收入30%计算,未来我国网络订餐市场或将是万亿元以上规模。这也倒逼着监管部门不断与时俱进创新监管手段。比如,有媒体给出的建议,各大地方平台和行业协会可构建数据共享的黑名单体系,并要求订餐平台将商家信息接入监管部门数据库,监管部门可及时查验证照的真实性等,就值得一试。
加大处罚力度,通过落实平台的主体责任,确保法规落地。对于餐饮企业而言,面对严而又严的规定,要明白这不仅仅是为了食客们的利益,更是为了行业的向好发展,更直接关乎着自身的生意好坏。因此,理应按照法律法规要求行事,毕竟外界的监管力度再大,也抵不过自我加压、自我监管、自我奋进,所以,应时刻念好食品安全经。
网络餐饮服务满足了人们的需求,要让公众吃得放心,就须对“黑心餐”说不。尤其是,面对新的形势,食品安全监管已经实现了从“人海战术”向“智慧监管”转型,所以违规经营者生存的空间越来越小。同样,对消费者而言,在铺天盖地的警示中,也已经学会了科学与理性消费。所以,网络餐饮服务行业理应恪守规矩,诚信守法经营,惟其此也才是唯一正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