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食品安全已成为全社会广泛关注的话题。国家为此做了一系列工作,与此同时,社会媒体通过舆论引导,以及曝光黑心食品制售者,共同促进食品安全问题的进一步解决。
全国政协委员、四川新希望集团董事长刘永好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现阶段,国内农产品和食品加工企业超过40万家,但多数规模小、生产流程方式简陋、经营分散,而市场竞争压力大、毛利低、进入门槛低,存在很多小、散、差的企业,他们对影响食品安全的生产、防范环节不够重视,在危险源控制方面也未做到位,所生产的食品质量难以提升,安全隐患较多;另一方面,个别、少数企业唯利是图,为了实现高利润,刻意采用低成本的劣质原料、不符合食品安全要求的生产过程,甚至以次充好、以假乱真,造成食品安全的重大问题。与此同时,由于小、散、乱的食品加工企业众多,客观上也导致监管机构对于不规范经营者的监管无法到位,对优质企业的鼓励、支持力度也不够。规范经营的企业由于采用优质原料和安全规范的生产加工体系,从而成本更高,在市场竞争中反而处于劣势,发展受影响。为此,刘永好委员建议:
提高行业门槛,加大监管和惩罚力度,规范行业运行。食品安全事件中,规模小、管理差的小企业最易出现问题。因此建议,提高农产品和食品加工行业的门槛,实行准入制,引导小型企业强化安全意识;建立健全关于食品安全的制度、规则、流程;制定与国际接轨的行业标准。加大对生产假冒伪劣产品企业的查处、惩罚力度,不给生产假冒伪劣产品的企业任何生存的空间。
扶持和帮助规范生产、经营的优质企业。由于规范经营的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往往要付出更高的成本,因此,在消费者难以辨别和判断的时候,这些优质企业反而在竞争中处于劣势。因此,需对这些企业通过“奖(奖励)、扶(扶持)、促(促进)、提(提升)”各项政策措施,通过税收减免、安全设备投资补贴等方式进行扶持,帮助他们在市场竞争中获胜。
鼓励、支持食品生产企业建立可追溯产业链。应鼓励企业建立或企业与农户合作建立农产品基地,为实现产品可追溯打下基础。对主动发展上下游产业的企业给予政策性支持;建议出台优惠政策,鼓励食品生产、加工和流通企业合作;同时,建议支持和鼓励企业对质量检验检测体系加大投入。挑选符合条件的龙头企业做为排头兵,承担起带头作用,促进整体水平提升。通过设立专项资金、政策引导、信贷支持、税收优惠等手段,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技改、安全设施的投入、检测分析能力、创新能力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