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山网讯 97岁的于老先生被查出患有“乙状结肠恶性肿瘤伴梗阻”,如果不手术,很有可能朝不保夕。然而,对于这位兼患老慢支、前列腺肥大、心肺功能较差的“超高龄”老人而言,手术过程中面临的风险亦是不言而喻。两难抉择前,医患达成一致,决定放手一搏。经过多科协作,最终打赢了这场“硬仗”,老人术后5天即能下床行走、自己吃饭读报,即将康复回家与家人共度春节。
医生提醒,结肠肿瘤的形成是一个较长期的过程,潜伏期有数年甚至数十年。如果出现腹部胀痛、粪便带血、肠梗阻等情况需引起重视。此外,作为结肠癌的高发人群,中老年人若长期便秘也不容忽视,需及时就医,进行必要筛查。
排便困难竟因结肠肿瘤
若行手术困难重重
近两年来,于老先生时不时会有排便困难的情况,因为年龄大了,想着可能是肠道功能退化,自己和家人也没太当回事儿。去年12月底,老人排便困难的情况加剧,并发现大便带血,家人赶紧将其送至医院。
1月8日,在江大附院内镜中心,老人经肠镜检查发现距其肛门16cm处,管腔狭窄,粘膜不规则隆起,表面糜烂、坏死,病变部位以上镜身无法进入。胃肠外科主任医师黄润生及时赶到内镜中心进行会诊,初步判断为“乙状结肠恶性肿瘤伴梗阻”,将于老先生收治入院。
“老先生的病情比较明确,基本考虑为结肠肿瘤伴肠梗阻。肿瘤问题必须经手术才能解决,但眼下更迫在眉睫的是严重的肠梗阻。”黄润生介绍,肠梗阻是结肠癌的主要表现之一,如果不及时处置,极易造成肠坏死、肠穿孔、腹膜炎、中毒性休克甚至死亡。
手术是必由之路,但是于老先生的年龄及身体情况不容乐观,过程凶险万分。黄润生及柳益书两位主任医师找到家属商谈,将手术的风险一一告知,于老先生的家人一致选择手术治疗。
多科协作参与手术
历经近3小时化险为夷
但97岁的于老先生患有老慢支,心脏还装有起搏器,心肺功能很差,同时还患有前列腺肥大等基础病,这让本身就复杂的手术更是困难重重。
“考虑到老先生的特殊情况,我们会同麻醉科、呼吸内科、心内科等专科进行了数次会诊讨论。”黄润生说,呼吸科、心内科的专家在老人住院后就对其进行了药物治疗,将他的心肺状态调整至了手术安全范围。同时,麻醉科制定了详细的麻醉方案,并将手术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预判和评估。
1月14日上午,于老先生被送进手术室接受“乙状结肠癌根治术”,常规结肠肿瘤手术会有比较大的几率做人造肛门(造口),手术后还需二次手术做造口回纳,这对于老人而言危险系数太高,因此两位主任在手术时没有做造口,仅用了不到3小时将病变组织完整切除。手术过程中于老先生的生命体征平稳,苏醒后直接被推回普通病房。
“老爷子现在状态非常好,都是自己端着碗吃饭,吃得可香了!”于老先生的老伴表示,正因为医护人员的精心治疗与照顾,这两天老人就能回家跟家人一起过个团圆年了。
结肠癌“青睐”中老年人
长期便秘或是“预警”
据统计数据,中老年人是结肠癌的主要发病人群,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上升。结肠癌的发生受饮食、环境等因素的影响较大,肿瘤的形成常常是多年慢性刺激的结果,是个较长期的过程,一般从癌前病变到结肠癌的潜伏期,为数年甚至数十年。步入中年以后,随着全身机能衰退和免疫力降低,人体对肿瘤细胞的免疫监视和清除作用也逐渐下降,容易受各种外界致癌因素的影响而发病。
结肠癌的主要症状为腹胀、腹痛、消化不良、贫血、低热、乏力、消瘦、浮肿等表现,患者粪便带血或出现粘液,但因为出血量小且由于结肠的蠕动使之与粪便充分混合,导致肉眼观察不易看出。此外,肠梗阻也是其主要表现之一,中老年人如果出现长期便秘的情况,切记要及时就医,不要延误治疗时机。 (孙卉 杨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