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要说明的是,另外70多个人并非精子有问题,只是没有那么“强健”而已,不用担心自己将来能否生育。万一在检查中发现了问题,也会得到专业男科医师的医学建议,例如告诉他问题出在什么地方,可以通过什么方式治疗,很多人其实对自己的精子情况并不了解。
“遇到过一个大学生,原本是打算来捐精的,但一查,发现自己其实并没有精子。发现问题之后,就去治疗了,等到他大学毕业之后,或许治疗成功了,就能生孩子了。”陈向锋说,这样的情况并不常见,但早发现、早治疗,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我们希望告诉社会,捐精志愿者是很光荣的。他们确实很优秀,不仅身体健康,学历也有一定要求。”
实际上,即便通过检查正式进入到捐精队伍中,也并非所有人都能有始有终,在六个月内既保证质,又有足够量。捐精的过程并没像大家想象得那么简单,志愿者要付出很多的时间和精力。这也是为何捐精志愿者队伍中,大学生居多的原因。
陈向锋解释,在通过了全套免费男科体检后,志愿者才可以捐献。整个捐精过程都在上海市人类精子库的取精室内完成,由于男性正常状态下每次排精仅为2到6毫升,加上每个人的精子状况也有起伏,只有在检验合格情况下才能入库,因此一般完成捐精全过程都需要跑7-8次。
“大学生的时间比较容易调整,依从性比较强。”杜艳芝说,上班族时间难控制,有时候还会遇到出差等情况。为了让志愿者能更好地安排时间,精子库的上班时间也做了相应调整。周六、周日为上班日,周一、周二轮班。
也是因为捐精的流程长,次数多,精子库为志愿者们提供了每次50元的路费补贴。而每人完成17毫升的捐献量后,可获得总共3000元的交通、误工、营养补贴。捐精完成后,还要等待6个月后再进行一次艾滋病毒检测,全部合格,可以获得5000元补贴。如果前期捐精过程在3个月内完成,还有1000元鼓励,总共会有6000元的补贴。然而,因为流程比较长,真正能够坚持完成捐献流程的志愿者仅占合格者的八成。
这是按照卫生部规定,精液冻存六个月后,再次检测供精者血中HIV抗体,检测阴性方可使用该冷冻精液。因为艾滋病感染之后,会有一个已感染但无法检出抗原的时间,叫做窗口期。为了保证精子的安全,必须严格执行筛查标准,所有的标本都要存放足够的时间(180天的检疫期),供精者要重复作HIV抗体的检测。
“6个月的时间限制,和精子质量无关,而是要确保质量合格的精子,其安全性也能有保证。如果志愿者在6个月内没有完成全部捐献,那之前所做的检查就都没用了。”杜艳芝解释。
捐精间隔时间太长不可取,但也不推荐频繁捐。“有些志愿者觉得,每周都要来一次太麻烦,能一天搞定最好。”陈向锋坦言,精子库肯定不赞成这种做法,也不现实。在他看来,这样捐精,即便量够了,质也不会达标。之所以有6个月的期限,也是希望志愿者能调整好状态,使得每一次捐精时的精子质量都能合格。“慢慢来,没必要一次性捐太多。调整好状态,捐精对身体也不会有什么影响。”
伦理问题尚待解决
捐精者不足,求精者却是源源不断。上海人类精子库与国内20多家生殖健康中心合作,每年接到来自全国各地的需求有2万多份,但实际能供出去的只有1万多份。“一般等待时间由生殖中心控制,加上一些同时存在女方因素的家庭还需要治疗,所以一般等一年左右是很正常的。”陈向锋说。
捐精志愿者的精液经检验合格后,将会进入精子库的液氮环境中保存。为避免近亲结婚的发生,2006年卫生部公布的《人类辅助生殖技术与人类精子库校验实施细则》规定,每位供精者的精液标本不得使5名以上妇女受孕。一旦满5名,这份精子就将被销毁。
美国的一项研究表明,在一个80万人左右的社区,一个供精者生出25个孩子,其后代结婚的几率几乎为零,中国的这一规定则更为严格。“精子库会永久保存每一位捐献者的资料,当这些人工受孕的孩子以后到了结婚年龄时,我们可以为有需要的家庭提供遗传咨询服务,进一步降低近亲结婚的概率。”杜艳芝说。
同时,出于伦理学上的考虑,捐精者和受捐者是处于“互盲”的状态,供者和实施人类辅助生殖技术的医务工作者保持“互盲”,供者和后代保持“互盲”。
实际操作中,所有捐精者进入精子库的档案时,都变为一个个“号码”。精子库在为生殖中心提供精子时,在保证质量优秀的情况下,还会配有体貌卡,记录捐精者的身高、学历、籍贯、肤色、脸形、爱好特长等基本信息。
但根据中国相关政策规定,供精者的身份对求精者及其后代都是保密的。如果要调阅相关信息,需要司法机关出具公函申请。比如,公安部门需要相关信息,那就要出具司法机构的证明,否则捐精者的资料以及精子给了谁,都需要严格保密。“这是精子库最重要的伦理规范,不仅仅保护捐精者,也保护了受精者及其后代。”陈向锋说。
不过,很多人会觉得这种规定剥夺了求精者及其后代的知情权,这的确是一件挺矛盾的事。
在这方面,英国开了先河。从2005年4月起,英国求精者的后代在18岁以后即可拥有得知自己生理学父亲的权利。但这种做法是否合适,还有待时间去检验。有评论认为,英国国家精子银行供精者稀缺,或许也与此有关。英国媒体还曾报道,一名女子呼吁改变法律,将精子当做“婚姻财产”处理,规定在已婚男性捐献精子前,医院必须向其妻子征求意见。该女子表示,担心将来丈夫捐精生下的孩子可能与他们取得联系,破坏他们的家庭稳定。
对于已婚男性捐精,中国法律有没有限制?目前不管已婚还是未婚,只要符合条件的男性都可以捐精。“捐精前都要签署知情同意书,志愿者是成年人,他自主判断能力。他如果要捐,我们也无法干预。”陈向锋说。
对于已婚男性捐精能否捐精这个问题,上海市法学会生命法与公共卫生法研究会理事、秘书长杨彤丹表示,目前,法律的确没有明确规定。但她认为,根据根据《人类精子库基本标准和技术规范》,里面提到:供精者出现下述情况,应立即取消供精资格:①生殖器疣;②生殖器疱疹;③生殖器溃疡;④尿道异常分泌物;⑤供精者有新的性伴侣。如此推定供精者在捐精的时候是无性伴侣的,即无配偶的情况下可以捐精。
“这里还是有不少伦理问题,值得研究。”杨彤丹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