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人口和计划生育科学技术研究院人类精子库,捐献者准备进入人类精子库
记者 赵映骥 摄影 李一鸣
本报昨天在10版报道了我市首家精子库运行的消息之后,记者再次来到了位于洋河三路和洋河中路交叉十字路口的重庆人类精子库,了解报道之后的情况。
虽然通过媒体报道打消了部分市民的顾虑,但从昨天观察的情况来看,部分志愿者仍对此感到害羞。
精子库咨询电话成了热线
尽管重庆精子库的筹建时间不短,也经过了近1年的试运行,可是从4月7日通过相关评审之后,实际上重庆人类精子库的志愿者征集情况一直是不愠不火。不过,在经过了媒体昨天的集中报道之后,还是打消了不少有意愿参与捐精的志愿者的顾虑。
昨天下午记者随机采访了一位刚完成捐精的志愿者,他表示:“我的确是看到报道之后来参与的,之前对这件事不太了解,总是担心身份曝光之后会很麻烦,现在知道了相关的规定和要求,也知道志愿者和孕妇的消息是双盲的,所以就来了。”
同时,一位知情人还向记者透露:“在媒体报道之后,目前来咨询的人很多,咨询电话已经成了热线。考虑我们人手有限,以前曾出现过预约了时间,可到了时间不来的情况,所以市精子库已经暂停了电话预约,改为现场报名。”
志愿者仍然羞羞答答
记者在重庆人类精子库1楼随机采访时,在大门入口的位置,碰到了两位刚好准备来应征志愿者的年轻人,看身材两人都很健壮。两人正站在入口处小声商量着。遗憾的是,本来在门口已经站了好几分钟了,最后还选择快步离开。
一个经常在附近的三轮摩托司机说:“我拉到过来捐精的志愿者,一般都是学生,来了之后经常都会纠结,也有最后放弃,让我拉回轻轨站的。”看来,虽然通过媒体的报道,提高了市民对捐精的这件事的认知度,但要想让这件事成为和像献血类似的平常事,仍然还是任重而道远。
精液不合格许多职业“躺枪”
在19日采访精子库的工作人员时,一位工作人员曾透露:“经常抽烟、喝酒,在高温下工作、作息时间不规律、工作压力大、长期使用电脑、睡眠不足或者经常泡温泉都会影响到精子的质量。”
和这件事有所印证的是,目前大部分合格的捐精志愿者都是在校研究生,其他很多职业都会因为环境原因导致精液达不到要求。一位知情人分析:“现在大部分人的工作,都要影响精子质量。的哥司机和体力劳动者天天高温环境下工作,肯定老火;媒体工作人员要熬夜,还要对着电脑,肯定也受影响;白领要熬夜、工作压力大,也受影响……现在说来大学生、研究生相对能有一个好的环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