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钟晓兰医生
女性怀孕流产,不是女性责任,主要原因是男性。
男性无生育能力,并非肾虚,补肾壮阳会使病情更糟糕……打破传统观点和传统方法治疗男性不育症的人,正是研究男科30多年的女中医钟晓兰。
钟晓兰同时认为,弱精、少精、死精、畸形精男子越来越多,与生活压力大、环境污染重、抽烟、喝酒、熬夜等都是导致男性不育的“罪魅祸手”,她独创并配制的“男勃康”系列中药,为许多患不育症男性来去了福音。
钟晓兰看来,传充中医的继承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不断创新,世上无论那门科学,没有创新就没有新的生命力。
女医生潜心专研男科
7月10日,记者来到位于市区上坝路84号的钟晓兰诊所,一名戴着眼镜、穿着白大褂的女医生正在为一名女性患者把脉。她就是年近花甲的钟晓兰医生。
“这些单子都是邮寄药物后留下的底单……”为女患者把完脉、开好处方后,钟晓兰医生随手拿起一叠快寄单说,来诊所就医的只是一部分,更多的是来自全国各地的患者,他们从网上传来诊断报告,她根据病情诊断报告开处方,再用快件方式把药送到患者手中,让患者减少奔波,减少开支。
钟晓兰研究男性病可追溯到30年前。
1958年出生的钟晓兰医生,1982年毕业于成都中医药大学临床医学,毕业后一直在雅安职业技术学院附属医院中医科上班。
钟晓兰医生说,工作中,她发现中医对女性不育的研究较多,而对男科方面的研究相对较少。同时,不少人认为,不孕不育都是女方的问题,男性只要有精液就正常,即便确诊男性有问题,主要治疗也是壮阳补肾。
“起初,我也进入误区了!”钟晓兰直言,她决定研究男性不育课题,但在起初的研究中,她走的也是“补肾壮阳”的路线,在结果却是:效果不理想。
多年钻研配出独家配方
1992年,钟晓兰医生在广州学习期间,除与相关专家进行广泛交流外,她“淘宝”淘得一本《古代名医荟萃》古籍,通过对这本古籍的研读,她对治疗男性不育有了新的认识。认为通过调节人体的阴阳平衡,调节血液循环,远比“补肾壮阳”好。
钟晓兰医生认为,男性不育患者的逐年增多,与生活压力过大、抽烟、喝酒、环境等有着密切关系。
但要把理论“搬”进实践,并非易事。在研制配方中,钟晓兰医生要从上百味中药中,先找出基础药方,然后,以基础药方为“母本”,筛选出能够解决90%以上男性不育问题的配方。但每个人的体质各不相同,对药物的反映也不一样,每一味药份量的多少都将会对配方产生一定的变化,要从中发现并找出其共同点,功夫不到家,难以完成。
钟晓兰医生凭着对男科研究的执着,失败,再来,再失败,再来,就这样,经过多年理论和实践的不断结合,经过数十次的精心配制,1998年,“男勃康”系列中药配方成功出炉,该系列中药配方分为三种,治疗男性不育和性功能障碍。
“男勃康”中药配方,通过调节人体的阴阳平衡,调节血液循环,促进男性睾丸激素分泌,治疗阳萎,降低性兴奋的过敏度,治疗早泄;通过促进睾丸生精细胞生长,修复前列腺功能,减少精囊腺压力,提高精子的数量和精子的活力,改善精索静脉曲张,减少精子畸形,治疗不育。
男性不育(少精、畸形精子高、精子活力差(弱精)、死精、无精、精液不液化等);男性性功能障碍(阳痿早泄、射精无力、不射精),以及各类前列腺炎、精索炎;精素静脉曲张等都在钟小兰医生的治疗范围。
治愈者遍布全国各地
在研究和实践中,钟晓兰先后在全国中医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她的中医新理论多次获奖,曾多次应邀出席全国和世界中医专题学术研讨会。
在男性不育方面的成功突破,成为男性不育患者的“福星”,让钟晓兰名声远播。作为中医科主任、主任医师,钟晓兰于2009年至2012年,被上海福佑中医院高薪聘请,中医治疗男性不育。
钟晓兰医生退休后,继续为男性不育患者带去“福音”,她申请开办了诊所,利用网络方便、快捷的特点,创建了晓兰男性健康网站。让全国各地的男性不育患者通过网络把诊断报告传给她,她根据病情对症寄药。
35岁的彭先生就是其中之一。彭先生曾是某医院的医生,结婚后育有一女孩,还想生二胎,妻子怀孕后却自然流产了。检查发现,并非妻子“保护”不周所致,而是彭先生的精液不液化,数量少,活力差。彭先生服用钟晓兰邮寄的“男勃康”,2个月后,其妻重新怀孕,现在孩子已上小学。
邛崃的杨先生,结婚多年妻子无法怀孕,在华西医院查出杨先生的98%的精子属畸形精子,华西医院建议他做试管婴儿,他的家庭条件很好,父亲是酒厂老板,有钱做试管婴儿,当他从朋友处得知钟晓兰治疗男性不育有奇招时,专程到雅安找到钟晓兰医生。钟晓兰医生见过检验报告后告知,如此之高的畸形精子,即便做试管婴儿也难以成功。经钟晓兰医生3个月治疗痊愈,现杨先生的妻子已有5个月身孕。
成功治好男性不育的例子举不胜举。钟晓兰拿出数百张邮递单自豪地说,这只是其中一部分。记者细看,这些邮寄单,寄往上海、广州、陕西、甘肃、重庆、云南、贵州等地全国各地的。
人物档案
钟晓兰,女,58岁。主任医师(教授级)。
全国著名男科专家,世界中医男科学会会员。曾多次应邀出席全国和世界中医专题学术研讨会,并在大会作高水平发言。并在全国中医专业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0多篇。多篇论文获奖。
记者 彭加权 实习记者 李晓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