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男性 > 包皮包茎 > > 小包皮 大问题

小包皮 大问题

发布:2016-12-16 10:32 | 来源:互联网 | 查看:
分享到:

摘要: 小包皮 大问题

株洲新闻网1月15日讯(通讯员 凌晶)寒假前期,妇幼保健院小儿外科就开始热闹起来了,前来预约做包皮手术(包皮过长、包茎)的孩子陆陆续续来到了这里,科室陈小林主任介绍:随着现在生活水平提高,大多数家长就诊意识增强了,50%左右的男孩子都患有包皮过长或包茎,前来就诊的许多家长非常关心这样一个问题:宝宝包皮的这些问题,到底选择割还是不割?

让小儿外科专家陈小林教授带你认识包皮那些事……

所谓包皮,是一个解剖名词,指的是阴茎表面覆盖于龟头上的皮肤。而包茎却是一种疾病的名称,即由于包皮开口过小过紧,导致无法上翻暴露龟头。而介于正常包皮与病理包茎症状之间的另外一种情况是,包皮在阴茎疲软的时候覆盖全部或部分龟头,但可以被轻松翻起露出冠状沟,这在临床上被称为包皮过长。

如果没有感染史,单纯的包皮过长不是一定需要手术治疗的。但由于过长的包皮长期遮盖龟头与尿道口,如果不注意清洁,由这些部位分泌的腺体粘液与尿液残留很容易造成局部的细菌滋生,导致感染。而典型的包茎病人,由于包皮口过紧,包皮根本无法上翻清理,往往在此积聚污垢,感染的发生几乎是绝对的。因此,对于这些病人,是应该进行包皮手术的。

同时,实验室研究发现,众多人群的包皮上存在着细菌与病毒的受体,由于包皮的质地薄弱,与身体其他部位的皮肤相比,往往更容易遭受侵害。因此,对于免疫力低下或是已经出现过感染的儿童,同样应采取包皮环切手术。

另外,简单的包皮手术在减少包皮本身炎症的同时,还极大地降低了因包皮感染继发出现的尿路感染,降低了因反复长期的慢性刺激引起阴茎癌的机率。

临床还常见的一种疾病是隐匿性阴茎。与传统的包茎不同,隐匿性阴茎是指阴茎实体发育正常,而外观显露短小的一种情况。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有许多,主要包括阴茎阴囊皮肤或皮下组织接合不良,外伤或手术以后的疤痕牵拉,以及小腹脂肪堆积遮盖阴茎体等。除了本身存在严重的包茎以外,隐匿性阴茎本身一般不会影响阴茎的发育。但由于外观短小,往往造成患者心理障碍,影响孩子的群体生活。部分症状迁延,还可能影响成年后的夫妻生活。在专业的小儿外科医生眼中,这种情况是包皮环切的禁忌症之一。一旦手术切除了过长的包皮,造成的后果往往使得原本短小的阴茎更深地凹陷于耻骨前的皮肤下,加剧了疾病程度。因此,必须由专业的医师进行阴茎整形手术。 

目前我院小儿外科治疗包皮过长、包茎采用的是最好的手术方法:包皮套扎术,手术五分钟,不缝合、不出血、无痛苦、恢复快、外观漂亮。

11

寒假期间凡因包茎、包皮过长就诊患儿,均免挂号诊查费。

小儿健康热线:28256222  

小儿外科QQ群:让爱延续 323444556

株洲市妇幼保健院小儿外科:成立于2006年元月,是株洲市目前唯一的小儿外科专科,也是我省地市级医院中规模最大的小儿外科之一,多项技术达国内先进水平。在新生儿外科、小儿普外、小儿泌尿及小儿腔镜外科等方面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尤其是新生儿外科手术填补了多项株洲市空白。

小儿外科主任、学科带头人陈小林主任医师对诊治小儿外科常见病、疑难危急重病儿和小儿先天畸形的矫正等有较高的水平。开展了经肛门先天性巨结肠根治术、包皮内板或阴囊纵隔皮瓣治疗各种类型先天性尿道下裂、先天性胆总管囊肿摘除胆肠R-Y吻合术、肠闭锁、胃、肠穿孔等新生儿手术;运用微型腹腔镜治疗小儿斜疝、鞘膜积液、阑尾炎、幽门肥厚、膈疝、肠旋转不良、肠憩窒、隐睾探查固定等微型手术新项目。

科研成果

1.《1期经肛门巨结肠根治术的推广应用》科研项目的研究达到国内先进水平,2006年获市科技进步三等奖

2.《腹腔镜下自制疝针治疗小儿腹股沟疝的临床应用》获2007年度株洲市科技进步三等奖

3.自制疝针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专利号ZL2007 2 0063282.6》

4.《腹腔镜下自制缝针治疗小儿鞘膜积液的临床应用》获2012年度株洲市科技进步三等奖

5.《包皮脱套阴茎根部固定治疗小儿隐匿阴茎的临床应用》通过市级科研成果鉴定,达到国内先进水平。获株洲市2014年度科技进

步三等奖

学科带头人

陈小林:株洲市妇幼保健院外科大主任、小儿外科主任,小儿外科主任医师。株洲市科学技术带头人,株洲市首批核心专家,株洲市小儿外科学科带头人,株洲市卫生系统135人才工程首批学科带头人,株洲市首届中青年知名医师,株洲市临床优秀科主任。湖南省医学会小儿外科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华妇幼外科学会第一届学术委员会委员,湖南省妇幼保健与优生优育协会先天性畸形专业委员会委员。株洲市普外、泌尿外科专业委员会委员、腔镜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共株洲市委组织部远程教育专家团成员,株洲市医学会理事,株洲市医学会医疗事故鉴定委员会专家库成员,南华大学医学实验教学兼职教授。发表医学论文30篇,获奖科研6项,其中市级三等奖科研4项。

从事小儿外科工作近30年,擅长小儿外科、小儿微创、腹腔镜外科、新生儿外科及乳腺外科疾病的诊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