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9月30日发布的最新研究结果显示,城镇居民人均预期寿命已达到80岁,高出世界平均水平近5岁。
该研究所、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当日共同发布《城市蓝皮书:中国城市发展报告No.9——迈向健康城市之路》。蓝皮书称,2000年我国人均预期寿命71.4岁,其中城镇居民75.21岁,农村居民69.55岁。2015年我国人均预期寿命达到76.1岁,比2000年人均预期寿命提高了4.7岁。
蓝皮书说,据此推算,中国城镇居民人均预期寿命应已达到80岁。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最新发布的报告,2015年全球人口平均预期寿命为71.4岁,与中国2000年的人均预期寿命水平相当。
总体来看,目前中国人均预期寿命水平在发展中国家位于前列,高出世界平均水平近5岁,也高于同为“金砖国家”的巴西、俄罗斯、印度、南非的水平,但与一些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一定差距,如美国的总体预期寿命为79.3岁,澳大利亚、瑞士、新加坡、法国、加拿大等国家均达到或超过了82岁,日本的总体预期寿命为83.7岁,居世界第一。
但蓝皮书同时表示,“我国亚健康城市占比较高,安全问题是制约城市健康发展的重要短板。”
蓝皮书称,总体来看,在当前阶段,安全问题是制约我国城市健康发展的重要“短板”。回顾2015年,交通事故、电梯事故、城市火灾、危险品爆炸、城市内涝等各类安全事故频发,经济社会损失严重。
蓝皮书说,从国际经验来看,在快速的城镇化进程中,各类安全事故是社会发展难以避免的代价,但如何通过人本化、智能化、精细化的管理提升城市安全水平,增强安全意识、消除安全隐患,是当下亟需关注的问题。
蓝皮书公布的评价结果显示,2015年,我国亚健康城市占比依然较高,全国仅有28座城市处于相对健康发展状态,包括深圳、上海、佛山、苏州、杭州、宁波、广州、长沙、绍兴、东营、无锡、厦门、镇江、中山、温州、扬州、龙岩、岳阳、福州、滨州、湘潭、大庆、西安、昆明、株洲、潍坊、泰安、银川。
其中,长株潭城市群的核心城市全部入围,显示出该城市群在两型社会建设和转型创新发展方面所取得的成就;中西部地区的健康城市数量有所上升,占到健康城市总数的25%;东北地区城市健康发展指数持续下滑,需要着重加以关注;北京的环境健康指数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应进一步推进结构性调整。
蓝皮书表示,我国的健康城市建设,应该说,已经大体完成了第一个阶段,也就是卫生城市的内容,目前正在着力推进安全城市和可持续城市的建设。而生态文明转型,也将为健康城市的建设提供理论和方法论支撑,为世界可持续发展提供经验和借鉴。
进入【新浪财经股吧】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