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女性 > 亚健康 > > 大脑也会亚健康

大脑也会亚健康

发布:2016-09-02 17:02 | 来源:互联网 | 查看:
分享到:

摘要: 大众网日照站,日照地区唯一具有新闻采访权的网站,日照第一网上媒体,日照人的网上家园。

大脑是人体的“司令部”,用脑过度大脑会感到疲劳,长期不用大脑也会“生锈”。如何保持大脑的健康状态?湖北省襄阳市中医医院脑病科主任方之勇说,过度或不用都不利于大脑的健康,大脑和身体一样,也会出现“亚健康”的状态,常用常新可让大脑焕发活力。

    丢三落四或是大脑亚健康

刚过四十的张女士最近老觉得丢三落四,出门常备的3件东西——钥匙、钱包、手机,不是忘了带钥匙,就是忘了带手机或钱包。张女士也曾专门写了张纸条提醒自己不要忘记,但没过多久又“旧病复发”。最近晚上睡得也不踏实,“像烙煎饼样的翻来覆去”,张女士形容自己睡觉的状态。由于睡不好,一天到晚头昏沉沉的,精神状态不佳。

张女士找到方之勇主任看病,在排除张女士大脑无器质性病变后,方之勇说,张女士正处于大脑亚健康状态,通过中药、针灸、运动等综合疗法调理了1个月,张女士的睡眠明显改善,丢三落四的习惯也慢慢不见了。

方之勇说,在临床中常遇到40-50岁之间的人群,突然感到经常忘事儿或丢东西,头昏,焦虑,睡眠不好,记忆力差,容易疲劳,注意力不集中,不愿意看书,人变懒,看完电视剧马上就忘了……这些都是常见的脑功能减退的表现,通俗地讲,大脑正处于亚健康状态。

出现这些状况,方之勇分析原因大致有以下几种:一是与压力大有关,来自工作及家庭等方面的压力。精神压力长时间积蓄,大脑超负荷运转,妨碍了大脑细胞对氧和营养的及时补充,使内分泌功能紊乱,交感神经系统兴奋过度,植物神经系统失调,导致脑疲劳,就可能引起“亚健康”症状甚至患病;二是户外活动减少,长期处于工作或学习状态,很少腾出时间参与户外活动;三是不良生活方式引起,上网、玩游戏、网购、低头玩手机等,导致大脑疲劳。

    要排除其他疾患

方之勇说,判断是否为大脑亚健康,单纯靠头昏等临床表现判断是不科学的,一定要先排除大脑有无器质性病变,如颅内感染、病毒性脑炎、脑动脉硬化、缺氧、反复脑缺血发作等脑病疾病,还有一些药物也易导致大脑亚健康,如降压药、抗癫痫药物等。在正规医院由专业医师排除后,方可确定是否存在大脑亚健康。

一旦发现大脑亚健康,方之勇建议,一定要高度重视,合理调节,及时调整。听之任之的结果,容易发生脑血管疾病,造成大脑的损伤。最好的方法是应用中医治未病的理念,防患于未然,避免大脑打疲劳和生锈的“持久战”。

    大脑亚健康的“拆招术”

见招拆招,当大脑处于亚健康状态,方之勇给出了实用的“拆招术”:

    一是自我调节

  压力过大时学会放下,走出去放松一下,心境开阔一些,跳出圈子看问题。或者邀请三五知己,倾诉苦恼,排遣郁闷。或者出去找一件自己喜欢的事儿做,比如买一个小礼物给自己,换个发型,打扮一下,心情大不相同。多下象棋、围棋可使精力集中,脑细胞会处于活跃状态,从而减缓衰老。对新事物保持有好奇心和勇于挑战的心。

    二是动起来

  动起来参与户外活动,动起来不让大脑“生锈”。大脑常用常新,要防止大脑功能衰退,最根本的一条就是勤用脑,不仅可以提高脑神经的灵敏性,而且还能开发大脑潜在的能力,让大脑在勤劳中保持年轻。多做户外运动,亲近大自然。运动能调节和改善大脑的兴奋与抑制过程,使大脑功能得以充分发挥,延缓大脑老化。科学家们发现,运动时由于精神奋发,心情舒畅,因而又促进了大脑释放出特殊的化学物质,这对促进记忆力和智力的发展都有良好的作用。

 三是改变不良生活方式

  工作、学习、活动、娱乐及饮食要有一定的规律,以免造成生物钟的紊乱失调,尤其是保证睡眠充足,不要过度用脑。睡好才可真正养脑,再忙也应保证每天有7至8小时的睡眠时间。

    四是预防脑部疾病

  脑膜炎、脑外伤、脑震荡、一氧化碳中毒引起的脑损伤,都可使大脑功能遭受损害。不滥用药、不吸烟、不过量饮酒也是保护大脑健康的良策。

   五是食物咀嚼锻炼

  使用咀嚼肌时,刺激会传到脑干、小脑、大脑皮质,提高脑部活动。充分咀嚼还有助分泌胆囊收缩素,这种荷尔蒙能随血液流动进入大脑,提高记忆力和学习能力。

    六是常做梳头动作

  我国历代养生家都把梳头护发健脑的养生方法,看作是健康长寿的重要措施之一。古代养生家主张“发宜多梳”。梳头可疏通气血、健脑提神。正确的梳头方法是:由前向后,再由后向前;由左向右,再由右向左。如此循环往复,梳头数十次或数百次后,再把头发整理、梳至平滑光整为止。所用头梳宜取木质如桃木或用牛角等天然材料制成,梳齿易圆滑。梳头时还可结合手指按摩,即双手十指自然分开,用指腹或指端从额前发际向后发际做环状揉动,然后再由两则向头顶按摩,用力要均匀一致,如此反复数十次,以头皮有微热感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