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出来的健康
去年秋冬,我国多城市被雾霾侵袭,严重时曾同期波及25个省份的100多个城市。与恶劣环境相伴随的就是健康问题频现,医院里人满为患。越来越多的人已经意识到,健康与环境息息相关。
如今又已进入深秋,是否会再次出现大面积雾霾的状况不得而知,但如何改变这一现状,已成为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
光明科技插图
因环境问题导致的健康问题日益凸显
环境是人类生存发展的物质基础,与人类健康密切相关。然而,由于人类对环境的破坏,因环境问题导致的健康问题日益凸显。
近年来,被称为“灰霾元凶”的空气污染物PM2.5受到全社会广泛关注。气象专家和医学专家均认为,PM2.5对健康的危害尤其严重。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曾在多个场合表示,PM值在5微米,就可以到达气管、支气管;到1微米~3微米时,就会进入肺泡,并永远停留在肺泡里。首都医科大学肺癌诊疗中心主任支修益则提出,由于PM2.5的化学成分众多,除影响空气能见度外,可经呼吸道进入肺部、进入血液,对人体呼吸、心脑血管系统等造成重要影响,婴幼儿、儿童、老年人、心血管疾病和慢性肺病患者对其更为敏感。环境保护部也在《中国公民环境与健康素养(试行)》中指出,当空气污染物浓度过高时,人体会由于短期内吸入大量的污染物而产生急性健康危害。
前不久,世界卫生组织下属的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前不久发布报告称,污染的空气被确认为一类致癌物。《2010年全球疾病负担评估》中也强调,2010年室外空气PM2.5污染居全球20个首要致死风险因子第九位,在我国则为第四,排在饮食结构不合理、高血压、吸烟之后,导致了我国120万人死亡、2500万健康寿命年损失。从流行病学来归因,我国有40%的心脑血管疾病死亡、20%的肺癌死亡可归因于大气PM2.5污染。
我国近九成城市处于“亚健康”状态
“虽然人类为了生存发展,开发利用环境中的各种资源无可厚非,但如果过度开发和使用,就会使环境与人的关系恶化”。在日前对“诺华川西南林业碳汇项目”评估活动中,大渡河造林局副局长苏贤文指出,当这种破坏和影响超过了环境和机体所能承受的限度时,就会造成生态失衡及机体生理功能破坏。
据了解,当前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大多数城市和农村人口均遭受到颗粒物对健康的影响。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报告显示,高污染城市中的死亡率超出相对清洁城市的15%至20%。据统计,在欧洲,PM2.5每年导致386000人死亡,并使欧盟国家人均期望寿命减少8.6个月。中国社科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日前发布的《城市蓝皮书》中也指出,包括北京、天津等在内的近九成中国城市,目前正处于“亚健康”状态。
随着我国特大城市数量不断增加,人口规模不断扩大,经济总量不断攀升等,伴生着诸如环境质量下降,健康问题突出等亟待解决的问题。可见,我国已进入大城市病高发期,新时期加强特大城市综合治理势在必行。与此同时,人们也应提高环境意识,认清环境与健康的关系,规范社会行为,进而防止环境污染,保持生态平衡,促进环境生态向良性循环发展。
利用“森林碳汇”减少碳排放成国际趋势
四川省林业厅造林处处长张帆强调,在应对环境问题方面,林业有着特殊而不可替代的作用。目前,国际社会越来越重视利用“森林碳汇”来间接减排二氧化碳。
“现代工业过多地燃烧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等化石燃料,排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等气体进入大气,不仅使环境恶化,损害健康,还会导致极端气候灾害频发。”据诺华全球环境与能源项目负责人马库斯·雷尼介绍,很多动植物会随之消失,新的物种产生,进而出现更多难以控制的新的人畜疾病,农业、牧业、渔业等也会受到严重影响,而“森林碳汇”具有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的双重功能。
“森林植物在生长过程中,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并把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固定在植被和土壤中。”四川省林业厅造林处副处长蒋大勇解释说,这一过程可将空气中二氧化碳转化到林木之中,产生森林的固碳功能。二氧化碳固定在木材中,哪怕采伐利用了,只要不烧毁碳仍然贮存其中。可以说,增加森林就能增加碳吸收,进而有效减少大气中的污染物;反之,破坏和减少森林就会增加碳排放。
据悉,森林是陆地最大的“储碳库”和最经济的“吸碳器”。全球陆地生态系统中储存2.48万亿吨碳,其中1.15万亿吨储存在森林生态系统中。据测算,森林每生长1立方米蓄积量,平均可吸收1.83吨二氧化碳,释放1.62吨氧气。也正是因为森林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特殊作用,1997年12月,149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在日本京都通过的《京都协议》,将森林固碳减排作为除工业直接减排外的另一种重要减排方式。
除此之外,通过森林植被的恢复,可以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建设防护林体系,还能减少森林火灾和病虫灾害,加快优良林木选种选育,增强森林自身和人类社会适应环境的能力。而且,张帆认为,森林还具有工业减排不可比拟的优势,如成本低、综合效益好等。
植树造林同时不妨融入“碳汇贸易”意识
近年来,我国已投资近5000亿元,实施了六大林业重点工程,为减少碳排放作出了重要贡献。但中国大自然保护协会科学与政策中心主任张小全坦言,我国在发展“森林碳汇”的同时,往往没有融入“碳汇贸易”意识,甚至很多从事此项工作的人,都错误地将“森林碳汇”与“碳汇贸易”画上等号。
据张小全介绍,“森林碳汇”中的汇是汇集的意思,即指通过森林将二氧化碳“汇集”到植物中,而“碳汇贸易”则是将“森林碳汇”按一定标准、程序和规则,使之成为商品,按一定规则进行的商品交易。简单地讲,就是用制造出的“碳汇”来抵消其超额排放的碳。作为“碳汇贸易”,只有在符合一系列严格条件下,所获得的“森林碳汇”,才可以进行交易,变成现实的经济价值。目前可进行“碳汇贸易”的市场有两类,一是以欧盟为中心,符合京都议定书“碳汇贸易”机制的京都市场;二是以美国为中心,基于自愿碳汇标准的“自愿市场”。通过“自愿市场”开展的温室气体减排活动,主要是非《京都议定书》缔约方或非减排义务承担者,基于企业社会责任、企业品牌建设而进行的。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碳汇贸易”项目必须从立项之初,就明确其用途,并按照通用的标准进行选址、设置等,普通森林不可能升级成为“碳汇贸易林”。(记者 田雅婷)
延伸阅读
我国首个生物多样性“碳汇林”明年完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