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 缩小 默认
专家提醒: 春季气候多变易引起精神疾患复发
我国民间有句俗语叫“菜花黄,痴子忙”。意为油菜花黄时(春季),就到了精神疾病的高发季节。市康宁医院男一病房主任迟爱秋指出,每年春季,特别是清明前后是精神疾病发病率、住院率、门诊率最高的时候,其中发病最多的是精神分裂症、抑郁症和狂躁症,而这一现象则与春季多变的气候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迟爱秋主任告诉记者,精神疾病患者的发病与复发,不仅与患者自身的生理和心理因素有关,也与外部环境有着很大关系。春季气候多变,前两天可能还响晴薄日,后两天便会风雨交加,甚至倒春寒的时候,漫天飞雪也是常有的事儿。这样多变的天气即便是正常人的情绪也难免会受到影响,变得暴躁易怒或抑郁寡欢,更不用说是患有精神障碍的病人了。有研究表明,精神疾病患者对气温、气压、气流等变化非常敏感,因为,由于天气变化较大,易出现甲肾上腺素的分泌变化,以及神经递质多巴胺、5-羟色胺释放紊乱,产生情绪波动和精神活动上的变化,致使精神行为发生异常改变,引起冲动、暴躁等不良情绪,而这些不良情绪会导致人的自控能力下降,从而诱发精神分裂症、躁狂症等多种精神疾病。
针对精神疾病春季多发、复发率高的现象,迟爱秋主任表示,注意预防是关键。对于正处在康复期,或过去有精神病史的患者,在春季应特别加强自我保健。如精神分裂症的复发率极高,而药物治疗依存性差是精神分裂症患者中断治疗、复发率高的首要原因。所以,家属应督促患者按时、按量服药,并加强对患者进行药物自我管理能力训练,使患者明白药物对预防与治疗的重要意义,进而自觉接受药物治疗。特别是在康复期的精神疾病患者一定要坚持治疗,决不可擅自停药或换药,而且,要保证充足睡眠,因为,睡眠质量不好正是精神类疾病的表现之一。
与此同时,做好家庭护理对精神疾患的康复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家属和亲友应给予病人多方面的关怀和支持,尤其是在心理方面,要对病人多进行疏导,尊重病人的人格,帮助和理解病人,尽量做到在心里将其当做病人加以注意、保护,但在外在表露上将其当做健康人对待,以提高病人的自信和自尊,鼓励病人与社会交往,恢复其社会功能。不过,要尽量避免各种不良刺激因素的影响。 在此基础上,家属还应在生活上多给予精神疾病患者照顾。避免其过度疲劳,要保证患者有充足的睡眠时间。在饮食方面,要尽量避免吃辛辣刺激和容易引发大脑兴奋的食品,如浓茶、烈酒等,并重视对精神疾病患者进行生活、学习、工作方面行为技能(包括独立生活的能力、基本工作能力、人际交往技能、解决问题技能、应付应激技能等)的康复训练,努力帮助患者重新融入社会。
此外,迟爱秋主任说,对于工作压力比较大、比较脆弱易多愁善感或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人,在此时节也应该多注意心理健康。有较重的心理压力时,不要总憋在心里,最好找适当的方法发泄出来。必要时应找心理医生咨询治疗。 坚持锻炼身体,增加到户外锻炼的机会,例如,登山、踏青、放风筝都是不错的选择,但要注意不宜使身体过于疲劳。还可以多参加社会活动或朋友聚会,多尝试与亲朋好友及同事沟通。不过,当已经出现心情抑郁、憋闷、脾气暴躁等情绪障碍或睡眠障碍时应引起重视,如此类症状持续出现并有逐渐加重的情况时,应及时到专业医院就诊治疗,以免延误病情。
那么,当精神疾患出现哪些症状时,家属便应该引起重视或送医接受治疗呢?采访中,迟爱秋主任也就该问题进行了解答。她表示,当患者出现有别于以往的精神状态时,家属便要引起重视了。例如,过去是一个非常外向、开朗的人,忽然变得内向、胆小、谨小慎微;过去是一个大方、健谈的人,忽然变得小气、疑神疑鬼、沉默寡言。其次,出现睡眠问题,正如上面所说,睡眠质量不好正是精神类疾病的表现之一,因此,当患者频繁出现失眠情况的时候,家属或患者也应该引起重视。当然,如果患者已经表现出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如在一个应该悲痛的场合,患者反而哈哈大笑、兴高采烈;在本该高兴的时候,患者却泣不成声或抑郁、狂躁等出现与场合不匹配的情绪变化时,便应及时将患者送往专科医院进行治疗了。
最后,迟爱秋主任提醒,对于有精神病史的患者,家属及朋友在春季或季节交替时要对他们多加关心、理解和呵护,一旦发现病症一定要及时就医,切勿因为讳疾忌医而错失了最佳治疗时间。
分享到: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