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不掉的魔咒
推荐视频:
正在播放
水皮杂谈脱口秀:逃不掉的魔咒
A股市场上有不少魔咒。
第一个魔咒就是久盘必跌,第二个魔咒是八八魔咒,也就是说公募基金的仓位如果到达88%,那么大盘基本上就会下跌,很奇怪。第三个魔咒就是暴跌的大姨妈理论。上周五股市再一次暴跌,很多投资者抱怨,说好的慢牛呢?一跌就是200点!很多券商也苦闷,没有想到会有这么大幅度的调整。网上最近流传的段子,从6月22号以后开始几乎每个月都有一次暴跌,当然这是伪命题。股市不可能说每个月都来一次暴跌,要按当前这种跌幅,指数肯定早就到2000点以下了。段子反映的是大家一种心态,暴跌当然不是好事,因为跌多了就成股灾了。从K线图上看,前面两次暴跌,基本上是断崖式的下跌。
股灾的确需要反思,说到底,就是政府跟市场关系没有厘清的问题。行情发动之初,关系不厘清,灾难发生之后,关系也没厘清,必然引出政府救市。
政府救市能解决问题?并没有,这才是问题的根本所在。
政府是政府,市场是市场,因为市场是由无数个投资者构成的,是投资者之间互相博弈,有的人赌赢,有的人赌输,有的人赌涨,有的人赌跌,他们之间的交易构成了这个市场。
政府又起什么作用呢?政府就起个监管作用。信息披露是否及时?有没有欺行霸市?有没有串谋?有没有坐庄?有没有利用信息不对称坑害其他投资者?说白了,政府要管的是市场秩序,而不是管指数的涨跌。如果政府去管指数的涨跌,那就一定不是市场了。
其实中国证监会从周小川开始,之后的历任证监会主席一直在做这项工作,就是努力想厘清市场跟证监会的关系。一直以来,证监会向外界传递的信号很明确,就是证监会不管指数的涨跌,但是很遗憾,百密一疏。这一次股市涨起来之后,有的人就说这是杠杆牛,是资金牛,甚至是改革牛。改革牛的说法出自于证监会负责人的嘴,是很不严谨的。投资者自己都判断不了,证监会怎么能判断牛和熊呢?所以牛熊两个字不能轻易出自政府官员之口,说出来之后就会很麻烦。
为什么要反思?反思很必要的,但是现在的反思还没有触及灵魂,是因为当局者迷,身在其中,现在很难客观公正地来分析、反思这轮股灾的发生。
热点关注:供给侧是什么东东
供给侧最新出自习大大之口,是在11月10号的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会议上,习大大就宏观经济走势做报告的时候,第一次提出了供给侧改革这个概念,当然加上改革两个字意义节不一样了。我强调这是从习大大嘴里第一次说出来,不是说它是个新名词,因为也有其他人说,但显然不是权威。
从习大大嘴里说出来,这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供给侧改革上升为经济决策。现在还有很多人对这个新词云里雾里,搞不明白。
什么叫供给侧改革,今天就简单地说一说。
供给侧,侧重于产品以及产业结构的升级,在供应端提供新的产品。说得形象一点,比如苹果手机,一个苹果手机的产生带动了美国一个产业链的形成,一个苹果就富可敌国,相当于好多个国家的GDP总和,形成了一个巨大的产业链。类似的情况还有,中国人跑到日本去买马桶盖,大家听着非常好笑,马桶盖是个产品,其实也还是中国生产的。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上厕所质量的提高,大家对马桶盖是有需求的。另外我们再说吃的东西,比如奶粉,多少人现在从国外带奶粉,很多人从德国带奶粉,中国乳业这么大的产量,一个奶粉问题解决不了。房地产库存却严重过剩,有真实市场需求的东西供应量不足。
换句话讲,我们在经济结构的调整上要放弃短期思维。尽管我们说我们能忍受GDP下行,GDP真的下行以后,全国上下却都十分紧张,6.5%的增速好像就不能接受,其实还是想高速增长,还是想要7%以上的增速。
所以这次习大大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上提出这个供给侧改革,前面还有一个定语式的结论,今后在战术上要打坚定战,战略上要打持久战,打持久战就意味着对这一轮宏观经济的调整,时间周期要放长,耐受力要强化,要等待底部的探底,而不是说马上就下行。第四季度就探底了,明年第二季度探底了,千万不要轻易下这个结论。因为这一轮宏观经济的调整很有可能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的一次整体性的调整。
其实2008年那次金融危机是个很好的调整机会,很可惜,我们不但没有抓住,反而用四万亿的强刺激方式强化了产能过剩。金融危机之前我们知道中国的钢材是世界第一,金融危机之后,排名第一的是中国,排名第二的是中国河北,排名第三的是中国河北唐山,钢铁业的产能严重过剩!
经济越是下行,产能过剩的矛盾越是突出,怎么化解?如果还是沿用过去的办法的话,那无非就是量化宽松,钞票印了之后再印,印完有什么用呢?
市场不缺少流动性,钱到处乱窜,以前窜房地产,现在是窜股市,当然窜股市不是坏事,如果能够通过新股发行把货币变成股本,这也是化解今后中国流动性的一个有效的路径和办法。当然,这并不是说二级市场一定会涨到哪里去,只意味着二级市场的股票会大量供应。通过一级市场的新股发行,把老百姓手中的钱变成企业的股本,可以化解流动性,也可以满足大家投资股市的这种需求,但也会导致现在的股市供求关系作出新的调整,这是一方面。另外一方面估值也必然会作出一个新的调整。所以现阶段,多看少动最好,等待着注册制顺利推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