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围患癌的人越来越多,你是否担心过它有一天找上自己,又不知如何有效预防?
《生命时报》结合国家癌症中心在国内外期刊上发表两篇研究论文,采访肿瘤领域专家,带你了解我国癌症的发病趋势,并学会科学防癌。
受访专家
国家癌症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癌症早诊早治办公室主任 陈万青
本报记者 | 李迪
本文编辑 | 徐文婷
我国癌症流行现状
最新一期的《中华肿瘤杂志》刊登了一篇名为《2015年中国恶性肿瘤流行情况分析》的研究。
国家癌症中心的研究人员,以全国368个肿瘤登记处上报的2015年数据为基础,估算出我国癌症的流行现况,可归纳为以下几点。
发病率和死亡率
持续上升
2015年,我国新发癌症病例数约为392.9万例,发病率为285.83/10万,癌症死亡例数约为233.8万例,死亡率为170.05/10万。
与历史数据相比,癌症负担呈持续上升态势,且近十多年来,癌症发病率每年保持约3.9%的增幅,死亡率每年保持2.5%的增幅。
城乡差异
逐渐减小
2015年,城市癌症发病率和死亡率(304.96/10万、172.61/10万)均略高于农村 (261.4/10万、166.79/10万),但城乡差异正逐渐减小。
这可能与吸烟、慢性感染、饮食习惯、空气污染等癌症危险因素的城乡差异缩小有关。
不过,农村医疗资源不足,诊治水平较差,居民防癌意识相对薄弱,需引起重视。
男女高发癌
种类不一样
按发病人数多少排序,前十位癌症依次为:
肺癌、胃癌、结直肠癌、肝癌、乳腺癌、食管癌、甲状腺癌、子宫颈癌、脑瘤、胰腺癌,约占总数的76.7%。
男性癌症发病率(305.47/10万)相对女性(265.21/10万)较高,且“癌谱”构成差异较大。
我国男性前10位恶性肿瘤发病构成 我国女性前10位恶性肿瘤发病构成值得关注的是,近年来甲状腺癌增幅较大,在女性癌谱中发病位居第4;男性前列腺癌上升趋势明显,位居男性发病第6,这两种癌是未来肿瘤防控的重点。
40岁以后
发病率快速升高
癌症发病随年龄增加而上升,40岁以下青年人群中,癌症发病率处于较低水平;从40岁开始快速升高,发病人数分布主要集中在60岁以上,到80岁达到高峰。
2015年中国恶性肿瘤年龄别死亡情况估计女性乳腺癌发病从30岁左右开始上升,男性前列腺癌发病则从60岁左右才开始上升。因此,应针对不同癌症发病年龄特点,采取有针对性的防控措施。
生存率
和发达国家还有差距
在过去的十余年里,我国癌症生存率呈逐渐上升趋势,目前癌症5年相对生存率约为40.5%,与十年前相比,提高了约10个百分点,但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
主要原因是,我国癌谱和发达国家存在差异。我国高发癌是预后较差的肝癌、胃癌和食管癌等消化系统肿瘤,欧美发达国家则是甲状腺癌、乳腺癌和前列腺癌等预后较好的肿瘤高发。
同时,我们也应看到,我国预后较好肿瘤的5年生存率,比如乳腺癌(82%)、甲状腺癌(84.3%)和前列腺癌(66.4%),仍与欧美发达国家存在差距,美国的数字依次为90.9%、98%和99.5%。
差距的根源在于,我国癌症患者早诊早治率低、晚期病例临床诊治不规范。因此,扩大癌症筛查覆盖面、促进肿瘤诊治规范化,是我国亟需发力解决的两个问题。
据全球癌症负担估计结果,中国癌症新发病例和死亡病例分别占全球的23.7%和30.2%;
在全球185个国家或地区中,中国癌症发病、死亡情况位居中等偏上水平,食管癌、胃癌、肝癌等发病和死亡约占全球的一半。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逐渐加剧、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以及慢性感染、不健康生活方式等危险因素的累加,癌症防控形势比较严峻。
最需防范23种致癌因素
癌症发病率持续上升,我们普通人应该如何防癌?
陈万青教授发表在《柳叶刀—全球健康》上的一项研究,可以很好地回答这个问题。
该研究共纳入了23种被国际癌症研究署或世界癌症研究基金会确定的常见致癌因素。
研究结果显示,在20岁及以上成人中,每年有103.6万人死于上述23种致癌因素引起的各种癌症,占全部20岁及以上癌症死亡人数(约为229万人)的45.2%。
换句话说,只要防控好23种致癌因素,中国每年超过100万人可避免死于癌症。
具体来说,51.2%的男性癌症死亡和34.9%的女性癌症死亡,可以避免。
男性中,超过70%的卡波西肉瘤、鼻咽癌、肛门癌、口咽癌、肝癌、喉癌和肺癌可以避免。
女性中,超过70%的卡波西肉瘤、宫颈癌、鼻咽癌、肛门癌和阴道癌可以避免。
男性和女性的主要致癌因素排序不同。
男性:
主动吸烟是31省所有男性的首要致癌因素,其次为乙肝病毒感染、水果摄入不足、饮酒和PM2.5暴露。
女性:
水果摄入不足、乙肝病毒感染、主动吸烟、体重超重和人乳头瘤病毒感染,是女性的主要致癌因素。
如果上述因素得到有效控制,不仅我国癌症负担有望大幅降低,也有利于其他疾病的防控。
肿瘤专家开出的“防癌处方”
生活中,我们如何防控好23种常见致癌因素?陈万青教授给出了具体建议。
1、戒烟、限酒
我国吸烟人数超过3亿,政府应采取强有力的控烟措施,比如抓紧在烟盒上加入警示图形。抽烟的人要马上戒烟,不抽的人见到烟雾躲得越远越好。
饮酒与多种癌密切相关,即便少量饮酒或酒精饮料,都会增加患癌风险,最好不要喝。不得不喝的话,男性每天最多喝啤酒700毫升,或葡萄酒300毫升,或50度白酒70毫升,女性摄入量为男性一半。
2、坚持锻炼
成年人每周至少做150分钟的适度运动,比如健走,或至少75分钟的剧烈活动,比如中高速度跑步。
3、餐餐果蔬
成年人每天应摄入300~500克蔬菜、200~350克水果。
果蔬富含维生素、矿物质、膳食纤维、生物活性物质,利于避免细胞癌变。
小米、鲜玉米等谷类,红小豆、绿豆等杂豆,黑芝麻、松子等坚果,也富含膳食纤维。
补钙不能少了奶类,豆制品、绿叶菜也是高钙食物。
盐渍蔬菜不仅含盐较多,腌制时间不合适还会产生亚硝酸盐,增加患癌风险。
4、适量吃肉
牛肉、猪肉、羊肉等红肉是蛋白质、血红素铁的优质来源,但过量食用会增加患癌风险。
每天吃畜禽肉应控制在40~75克之间,适量增加水产品摄入。
火腿、腊肠等深加工肉类能不吃就不吃,即使摄入量非常低,患癌风险也会增加。
5、控制体重,管好血糖
我国已成为世界上肥胖人口最多的国家,而超重或肥胖至少诱发12种癌症。
体质指数(BMI)等于体重(公斤)除以身高(米)的平方,超过24为超重,超过28是肥胖。控制体重的根本在于管住嘴、迈开腿。
一旦发现血糖超标,应在医生指导下控制血糖。糖尿病是终身疾病,患者必须遵从医嘱,坚持系统、规范的治疗。
6、空气清洁
世界卫生组织已将空气颗粒物(包括PM2.5)列为一级致癌物,这等同于说:目前有足够证据表明,空气污染和癌症有直接因果关系。
政府应加大雾霾治理力度,老百姓可在家里置办一台空气净化器,空气差时外出要戴N95型口罩。
还需防室内氡、甲醛、苯等污染,装修应选购环保材料,入住前请专业机构进行环境检测。
7、注意防晒
晒太阳可补充维生素D,但过度暴晒会增加患皮肤癌风险。
晒太阳以阳光和煦的上午和下午为宜,避免正午暴晒,酷暑外出时要戴遮阳帽和太阳镜,穿防晒衣。
8、接种疫苗,严防病毒
幽门螺杆菌:
经口对口传播,可诱发胃癌,建议分餐或用公筷、公勺盛饭夹菜,并注意碗筷消毒。如果发现感染,要在医生指导下治疗。
乙肝和丙肝病毒主要经血液、母婴和性传播,会诱发肝癌。
乙肝病毒:
乙肝疫苗是我国一类疫苗,孩子出生时就会接种。没接种过的乙肝高危人群,比如医务人员、乙肝病毒表面抗原阳性者的家人,应尽快接种。
丙肝病毒:
目前,还没有针对丙肝病毒的疫苗,接受过输血、共用过注射器、在不正规场所文眉或拔牙的人,应主动进行丙肝病毒筛查。一旦确定感染,应积极配合治疗,丙肝可以治愈。
艾滋病病毒:
艾滋病病毒通过血液和性接触传播,会削弱免疫系统,诱发肛门癌等多种癌症。没有保护措施的性行为、共用注射器会增加感染风险。若怀疑有感染风险,应及时检测,感染者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抗病毒药物。
人乳头瘤病毒(HPV):
人乳头瘤病毒包括很多种,高危HPV通常经性接触传播,会诱发宫颈癌等多种癌症。目前,HPV疫苗已在我国上市,属于二类疫苗,建议个人主动接种。
两价HPV疫苗适合9~45岁女性,四价适合20~45岁,九价适合16~26岁,价数越高,可防范的HPV类型越多。
注射疫苗前不需检查是否感染HPV,只要打就能起到防护作用。
EB病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