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医学的发展和现代医学模式的改变,心身医学日益受到临床各学科的重视,孕产妇的心理保健也逐渐为人们所关注。妊娠对孕产妇来说,是一个自然、正常的生理过程,也是其人生的一重大转变阶段,更是一次巨大的生理变化和心理应激过程,在心理方面可表现为焦虑、抑郁、恐惧等。
妊娠期妇女焦虑、抑郁的发生率国外报道为16.5%,国内为11%至25%。2012年嘉兴市妇保院随机抽取产科门诊334例智力正常孕妇,愿意配合相应抽样调查,由经过培训的专业医务人员用统一的调查表进行面对面调查,同时使用William W.K.Zung于1965年编制的抑郁自评量表(SDS)和1971年编制的焦虑自评量表(SAS)进行心理测评,SDS标准分≥53分为抑郁状态,SAS标准分≥50分为焦虑状态。
调查数据显示:妊娠期妇女焦虑62人,患病率18.56%,抑郁80人,患病率23.95%。卡方检验发现,基本情况中,妊娠妇女不同职业、对此次妊娠是否有心理准备与焦虑、抑郁有极显著性差异。妊娠妇女文化程度高低、从事体力还是脑力劳动、妊娠妇女居住城乡、妊娠后食欲饮食变化、担心胎儿性别、担心胎儿发育、担心妊娠后身体健康状况、丈夫文化程度高低、家庭经济状况等都与抑郁有极显著性差异。
我们认为妊娠是一个系统工程,妊娠妇女的焦虑和抑郁心境常相互伴随,既有共性,又有独立性,其本质是共病现象。提示我们在进行产前检查、围产保健时,除了关注胎儿的生长发育、有无妊娠合并症并发症时,不应忽视妊娠妇女的心理状态,要重视心理保健,必要时进行心理量表的测试,给予心理咨询,提供支持和疏导。
本次调查研究提示妊娠妇女文化程度高、丈夫文化程度低、不同职业、家庭经济、居住城乡等与焦虑、抑郁有关,与国外Meyer等调查一致。另外,妊娠妇女对此次妊娠无心理准备、妊娠后食欲饮食变化、担心身体健康状况、担心胎儿性别等与焦虑、抑郁有关,说明妊娠妇女对妊娠的有关知识了解不够不全面、缺乏足够的心理准备,家庭、社会支持系统不够温馨有力,因此妊娠妇女在认知、情绪和态度等方面不能更好地适应妊娠的过程,容易造成紧张、担忧的情绪。Crossman等也认为,家庭内部的支持可能影响妊娠妇女,受到的支持越多,焦虑和抑郁程度相对减少。
调查还发现,妊娠妇女对医院就诊满意度高低与焦虑、抑郁有关,可能是妊娠妇女在就诊过程中渴望得到较好的服务和妊娠期保健指导的愿望得到满足后,减轻了心理的担忧和恐惧,对平安度过妊娠期更有信心。
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要求我们不但要重视生理因素对妊娠的影响,更因关注社会及心理因素对妊娠的影响,采取有效可行的干预措施,进一步落实围产保健三级管理,提高早孕健册率和孕产妇系统管理率,加强对高危妊娠的筛查、监护、管理,同时加强健康教育,普及妊娠知识,提高认知水平,增加应对能力,学会自我调节;发挥支持系统的作用,加强妊娠期心理保健等,稳定、愉快地度过妊娠期,势必会降低妊娠期心理异常的发生率,提高围产保健质量,确保母婴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