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逝去的小生命穿上美丽的衣服,装入盛满花瓣的“安息篮”,为其默哀,这是在上海市长宁区妇幼保健院里进行的一场庄重的“生命告别式”。
对于大多数父母而言,迎接新生命的过程是人生中最为快乐的时光。然而,由于种种原因,有一定比例的小生命无缘来到这个世界。虽然胎儿没能存活,但孕妇却依然要经历分娩的过程,她们的失落、无助和痛苦非他人所能体会。在她们眼里,逝去的胎儿也曾是生命,同样具有尊严;而对于她们自身而言,看着孩子能在安静美丽的环境中离开,也是一种欣慰。
这就是上海市长宁区妇幼保健院医务社工针对院内特殊孕妇开展的“哀伤辅导”服务项目“折翼天使心灵驿站”,已经持续开展了一年多,在医务社工的指导下,产科的医护团队联合生殖遗传等方面的专家,至少为超过80名特殊孕妇带去了安慰和再次孕育新生命的希望。
关注胎停、胎儿畸形的孕产妇
在长宁区妇幼保健院的“心灵驿站”产房里,30岁的产妇小媛(化名)眼角含泪躺在床上,就在数小时前她引产生下了一个死胎。她沉着脸两眼直愣愣地望着窗帘,陪伴在她身边的家人也沉浸在悲痛中。在面对医生时,小媛总是禁不住重复问:“为什么昨天小家伙还在腹中踢我,今天就离我而去,都已经30周了。”
在小媛顺利分娩之后,助产士擦干净宝宝身上的血迹,穿好小衣服放在事先准备好的花篮中,让家人与宝宝作最后的告别,简单的仪式,却让小媛感到心情有所平复。
从医学上分析,除了孕妇自身原因外,仍然有相当一部分死胎原因不明。在长宁妇幼保健院,每个月都有几名像小媛这样的特殊妈妈,她们正是“折翼天使的心灵驿站”服务对象。
“妊娠及分娩是妇女人生重要经历,宫内死胎使患者及家属无法接受,患者不仅承受精神打击,又面临分娩手术的痛苦,心理压力远远大于正常妊娠分娩的产妇。”医院社工部张敏英表示,“心灵驿站”关注的是遭遇突如其来的胎停流产、或在产检时查出胎儿畸形的孕产妇,帮助她们走出阴霾。
社工服务从住院贯穿到出院
不仅是为逝去的小生命办一场告别仪式,“折翼天使的心灵驿站”关注更多的是孕产妇本身,从住院到出院,甚至院后随访,都有医院志愿者的介入。
张敏英表示:“一旦有孕妇在门诊检查中被诊断出死胎、需要引产手术时,医院会协调为她们安排没有新生儿的病房,尽可能减少对她们的心理伤害;而入住病房后,院内医务社工会第一时间赶到她们身边,给予适当心理疏导,在孕妇的病例牌里夹着一张 人文关怀 的特殊标志,以提醒每个医生护士尽心做好细节服务;在最痛苦的待产中,医务人员给予全程的关爱与支持,鼓励家属一同陪伴分娩;分娩后,会倾听产妇诉说,让孕妇及时释放悲痛。”
而在出院前,社工们也会联系产科医务团队和生殖遗传专家联合诊治,开据一份“迎接新生命”的特殊处方,为日后的保健与疾病防治提供切实可行的医疗保健小贴士,为心理关怀更添一份温暖。
一年多以来帮助超过80名孕产妇
为“折翼天使心灵驿站”工作的人员除了有医务社工、妇产科医生、护士、遗传学专家外,还有一些特殊的志愿者,她们叫做“同伴志愿者”,也是曾有过相同遭遇的准妈妈。
小王(化名)就是一位“同伴志愿者”,十多年前也曾经历足月胎儿夭折之痛。“产妇的情绪会经历否认、愤怒、质疑医院等过程,要么整天哭,要么不说话,很冷漠。这时,我就把自己的经历讲给她们听,马上拉近了距离。”
如今,“折翼天使的心灵驿站”已为超过80名特殊产妇进行了疏导和帮助,不仅让产妇树立了再次怀孕的信心,也从侧面缓和了医患关系。
“医学应该更多一份对患者的人文关怀。”张敏英表示,其实在我国,能为患者提供哀伤服务的医院并不多,也不为大家所熟悉。然而,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哀伤服务借助发达的社会工作体系,已经形成了相当的服务规模,我国台湾、香港等地区在这方面也积累了一定经验。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哀伤服务应该走进更多医院、帮助更多患者。
(原标题:上海一妇幼保健院为特殊孕妇提供哀伤辅导,与夭折小生命告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