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女性 > 孕产保健 > > 人大代表献计解决产科儿科保健服务能力不足问题

人大代表献计解决产科儿科保健服务能力不足问题

发布:2017-07-07 06:49 | 来源:新闻互联网 | 查看:
分享到:

摘要: 2013年11月十八大三中全会发布“单独二孩”政策,2014年1月起各省市陆续实施,我省在2014年3月27日起正式实施,从那时开始杨杏芬就特别关注这个问题。全面放开以

  2015年10月29日,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公报提出实施“全面二孩”政策,无疑给广大符合生育条件的家庭带来福音。广东是全国人口第一大省,也是流动人口第一大省,人口问题和人口健康问题是关系到广东能否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  

  相关调查数据显示,现阶段,全国符合全面两孩政策条件的夫妇约有9000万对,广东省有900多万育龄妇女符合“全面两孩”政策,但政策放开的同时却进一步突显产科儿科等相关医疗卫生保健服务能力的不足。为此,省人大代表一直关注并推动解决产科儿科卫生保健服务供需不匹配的问题。

  2013年11月十八大三中全会发布“单独二孩”政策,2014年1月起各省市陆续实施,我省在2014年3月27日起正式实施,从那时开始杨杏芬就特别关注这个问题。全面放开以后对医疗服务能力是一个巨大的挑战,首当其冲的是产科和儿科,儿科服务对象年龄跨度长,问题将更加严重。杨杏芬通过日常生活观察、亲戚朋友的就诊经历、以及与医疗同行间的一些见面交流了解到有关情况,近来她参加了省人大组织的一系列调研活动,对省妇幼保健院、茂名、阳江妇幼保健服务能力建设情况进行了调研,加深了对这个情况的了解。

  近日,省人大代表、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杨杏芬就加强产科儿科保健服务能力建设的话题接受了南方网专访。

广东迎孕产井喷

孕产妇比2015年增长近三成

  记者:从全国范围来说,产科儿科医疗保健服务能力是否足够?广东目前的孕产情况如何?

  杨杏芬:2016年1月1日起,“二孩政策”全面实施。生育高峰的到来对妇产、儿科等专业的医疗资源提出更大的考验。有关调查数据显示,我国80%以上的群众希望生育两个孩子。目前我国符合全面两孩政策的夫妇有9000万对左右,60%在35岁以上,50%在40岁以上。然而,我国相对应的产科资源却比较紧张,相当一部分综合医院的产科一床难求,许多需要提前半年预约。

  根据广东省全员人口数据库的数据,今年1-9月,全省户籍人口出生95.48万人,其中二孩出生36.23万人,比去年同期增加8.77万人。另一方面,广东大型三甲医院的产科都忙得不可开交,建档难、检查难、病房挤、医护加班加点已经成常态。仍以广东省妇幼保健院产科为例,今年7月至今,该院门诊量每月超过10000人次,较去年增加了近三成。另外,分娩量和住院量增加了三成,每个月新生儿出生量较去年同期都增加三分之一。根据2016年广东上半年孕妇建档情况,预计2016年7月至2017年6月期间,我省孕产妇数将比2015年增长27%。专家预测,如果分娩量增幅超过14%,床位使用率将超出常规范围,产科服务安全将受到严峻挑战。

孕产风险增大

高龄孕产妇每年增加80-120万人

  记者:二胎政策的出台和落实,将带来产科儿科医疗保健方面多大的压力?

  杨杏芬:随着“二孩政策”落地,广东省将有900万育龄妇女符合“全面两孩”政策。政策实施后,高龄孕产妇会明显增加,每年约增加80-120万人。临床研究显示,女性35岁后卵巢功能开始衰退,卵子老化,子宫内膜异位症等疾病发生几率增加,进而引发的不孕不育者高达36%以上,因高龄怀孕而引发的孕产期合并症、并发症的风险增大,围产期发病率及死亡率较高。40-44岁及45岁以上孕产妇发生围产期死亡风险,分别是20-29岁孕产妇的1.7倍和2.4倍,40岁以上孕妇发生死产、早产、巨大儿、大于胎龄儿和剖宫产风险、新生儿出生缺陷率均显著增加,给产科儿科医疗保健方面带来巨大的压力。

服务能力不足

专科医院占全省医疗机构不足0.3%

  记者:广东的产科儿科保健服务能力相对全国而言是什么样的情况?

  杨杏芬:相对全国而言,我省是人口大省,这个情况更为严重。以省妇幼为例,广东省妇幼保健院产床的床位使用率已经达到了100%,有的产科医生最忙的时候12小时内共接生了30个新生儿。遇到情况危急需要抢救的产妇,医务人员的工作强度和压力更大。同样,儿科医生的短缺难以满足急剧增长的患儿的需求,北京、上海、广州等地接连出现因儿科医生人手不足而导致儿科停诊、限诊的情况。

  记者:这些不足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

  杨杏芬:目前广东的妇幼健康服务能力的不足,表现在服务资源总量不足,2015年全省各类医疗机构48358所,拥有儿科床位数32686张,儿科床位数仅占全省总数(约35.5万张)的9.2%。2015年全省共有各级各类妇幼保健机构和儿童专科医院141间,拥有儿科床位数10751张,即占全省医疗机构不足0.3%的专科儿童医院和妇幼机构提供了全省三分之一左右的儿科床位。根据人口普查的结果推算,广东省平均每千名儿童拥有床位数只有1.56张,每千儿童拥有的儿科医生仅为0.53人。

  另一方面优质资源供给不足,一些大城市出现产科床位“一床难求”的情况。县级以上综合性医院、妇幼保健机构每张产科床位承接分娩量是其他医院1.87倍。城乡妇幼保健能力建设不均衡,粤东西北地区危重症产科救治床位远低于珠三角,还有一定比例县(市、区)域内不具备危重孕产妇救治水平。随着二孩政策全面实施,这种供需矛盾进一步突出。专业技术人员短缺。产科、儿科医疗服务成本高风险大,投入多回报少,人才流失严重。

从业风险高收入低

五因素致使儿科医生短缺

  记者:目前广东在婴幼儿健康和儿科医疗服务方面面临儿科医生严重短缺的问题,造成这方面短缺的原因有哪些?

  杨杏芬:目前我国儿科医生的缺口达20万,而过去十年里,儿科医生仅仅增加了5000名。造成儿科医生短缺的原因,一是儿科医生待遇普遍不高;二是执业环境不太好,容易引起医疗纠纷;三是儿科医生培养机制不完善。1998年教育部为了拓宽专业面,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的调整中,将儿科专业作为调整专业于1999年起停止招生,事实上切断了儿科医师的稳定来源;四是三级转诊体系尚不完善;五是对儿科医生职称评定晋升缺乏政策倾斜和优惠。

  记者:有种说法是,儿科医生的从业风险最高,这种说法正确吗?体现在哪些方面?

  杨杏芬:工作压力大、高风险、收入低是儿科医生的现状。有上班的点,没下班的点,这是儿科医生的常态。儿科有诸多独特之处:非医疗性事务较多,比如,一个孩子打针,需要护士、家长都在,才能将孩子控制住。而作为一个“哑科”,医生与患儿通常很难直接交流病情,成为工作中比较费劲的一环,大部分患儿无法自主描述症状,家长代为描述是比较常见的情况。家长的描述未必准确,风险也相对增加。儿科医生工作时间特别长,身体透支严重,而且很容易出现医患的纠纷,因为小孩不会说话,大人又着急,患者的家属对儿科医生的期待又特别高,所以很容易产生一些风险和纠纷。

  记者:如何进一步提高儿科医生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