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女性 > 乳房 > > 古代的乳房文化:玲珑为美不在于丰盈(4)

古代的乳房文化:玲珑为美不在于丰盈(4)

发布:2018-02-18 06:13 | 来源:健康日报网 | 查看:
分享到:

摘要: 西方的乳房文化源远流长、自成体系。美国的玛丽林·亚罗姆女士于1997年出版的《乳房史》可谓对西方的乳房文化作了一个时间和空间上的总结。与西方相比较,中国的

古代的乳房文化:玲珑为美不在于丰盈(4)

又何止是在中国古代?即是到了现代社会里,也依然有人对这种丁香乳情有独钟。写过《色?戒》的现代才女张爱玲在她的名作《红玫瑰与白玫瑰》里就曾描写过这种古典式的小乳房:“……她的不发达的乳,握在手里像睡熟的鸟,像有它自己的微微跳动的心脏,尖的喙,啄着他的手,硬的,却又是酥软的,酥软的是他自己的手心。”可见,崇尚丁香乳这一文化心理在中国文人当中算得上是根深蒂固的了。

然而,进入了现代社会的中国,毕竟已经逐渐地与世界接轨。一场轰轰烈烈的新文化运动,开始动摇了中国文人的一些固有的心理。就乳房文化论,中国的文人也开始崇尚起丰硕高耸的女性乳房来。例如郁达夫先生在小说《沉沦》中描写中国留学生质夫偷窥日本女子洗澡时就用了这样的感叹句:“那一双雪样的乳峰!那一双肥白的大腿!这全身的曲线!”这其中,当以茅盾先生最为著名。在茅盾先生的描写革命的小说里,其女性主人公往往都是挺立着一双高耸挺拔的丰乳。哈佛大学毕业的陈建华教授曾写过一篇名为《“乳房”的都市与革命乌托邦狂想——茅盾早期小说视像语言与现代性》的论文,专门论述茅盾作品中女性乳房的意义。甚至,现代的一些中国文人对女性乳房的崇尚和赞叹几乎达到了肆无忌惮、无以复加的地步了。一篇署名为陈独秀的《乳赋》可称得上是这方面的巅峰之作。赋云:“乳者,奶也。妇人胸前之物,其数为二,左右称之。发与豆蔻,成于二八。白昼伏蜇,夜展光华。曰咪咪,曰波波,曰双峰,曰花房。从来美人必争地,自古英雄温柔乡。其色若何?深冬冰雪。其质若何?初夏新棉。其味若何?三春桃李。其态若何?秋波滟滟。动时如兢兢玉兔,静时如慵慵白鸽。高颠颠,肉颤颤,粉嫩嫩,水灵灵。夺男人魂魄,发女子骚情。俯我憔悴首,探你双玉峰,一如船入港,犹如老还乡。除却一身寒风冷雨,投入万丈温暖海洋。深含,浅荡,沉醉,飞翔。”美哉,乳房!奇哉,乳房!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乳赋》妙文,算得上是将中国古代乳房文化与中国现代乳房文化有机结合的典范杰作。

然而当代中国的乳房文化,却已经很难找到中国古代乳房文化的印迹了。真不知道这是中国文化的一种进步还是中国文化的一种悲哀。翻开当代的一些文学作品,几乎到处都充斥着肥硕的双乳。陈忠实先生的《白鹿原》中的女人,似乎人人都有着一对“大白奶子”;贾平凹先生的《废都》中,好像也随处可见“饱满的乳房”之类词语;莫言先生更甚,干脆将自己的一部小说直截了当地命名为《丰乳肥臀》。嗟夫!乳房是丰肥起来了,而本具有中国特色的含蓄之美、玲珑之美却从此荡然无存了。笔者并非有意排斥乳房的丰盈和肥硕,但乳房既然作为一种文化现象,那就不应该失却它本真的美感。可惜的是,当代的一些中国文人似乎很是缺乏古代文人的那种审美的情趣和想象。事实是,大乳也好,小乳也罢,都应该给人们带来一种审美的享受。不然,所谓的乳房文化与那所谓的厕所文化又有何本质的区别?都了无区别了,当然也就失去了人们分析它和研究它的任何意义了。

责任编辑:曹奎

古代的乳房文化:玲珑为美不在于丰盈(4)

古代的乳房文化:玲珑为美不在于丰盈(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