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推动京津冀一体化背景下的医保协调发展,日前由天津市医疗保险研究会主办、天津市医院协会医保专委会协办的“首届京津冀医院医保协同发展研讨会”在津召开,北京朝阳医院执行院长陈勇莅会并做了主题发言。本期“专家谈医保”记者请陈勇院长重点介绍北京医保付费制度对公立医院改革的影响。
记者:陈院长,据我了解北京朝阳医院是首批公立医院改革的综合试点单位,那么医院都承担了哪些改革的任务呢?
陈勇:北京朝阳医院作为首批公立医院改革的综合试点单位,承担的改革试点任务主要有四个方面的工作:一是改革医保付费调节机制;二是创建法人治理运行机制;三是试行财政价格补偿机制;四是试点医药分开。
记者:那么在医院医保付费机制改革方面取得了哪些成效呢?
陈勇:2011年下半年我院启动门急诊、住院患者医保总额预付制、按病种分组预付费(DRGs)等医保付费机制改革试点。
按照“总额预算、定额管理、基金预付、超额分担、结余归己”的原则,进行基本医疗保险门诊和住院费用总额预付改革;确定108个试点病种组定额支付标准,进行按病种分组付费(DRGs)改革试点。
总额预付、按病种分组定额预付费制度,建立了激励医院规范医疗行为,合理控制医药费用的机制,调动了医院合理控制医药费用的积极性。更为重要的是转变了医务人员的医疗行为,合理检查、合理治疗的意识普遍增强,有效遏制了“过度检查、过度医疗”的现象。
通过分析、制定472个临床路径,进一步完善临床路径和诊疗规范;将费用总额、次均费用、工作量、平均住院日、药占比、自费比、投诉率等关键指标纳入绩效考核体系等管理措施,使门诊和住院患者的次均费用在连续多年增长的情况下,首次呈现出次均费用、次均药费和药占比都逐步下降的趋势,医疗费用增长势头得到合理控制。
记者:医保付费机制改革后,在医院的运营策略上又有哪些变化呢?
陈勇:改革前医院的运营策略主要包括两点:一是扩大服务量,追求规模效益;二是引进先进技术设备,开展更多新的服务项目。所有收入都能给医院带来经济效益,造成的结果就是医院规模越来越大,大处方、过度诊疗的现象出现。
而改革后医院的运营策略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在有限的医保总额内调整收入结构提高医院收益;二是总额预付下药品收入转变为医院运营成本。通过控制次均药费降低了药占比,调整了收入结构,通过降低平均住院日提高了服务效率。我们意识到不是所有收入都能给医院带来经济效益,改革的结果就是医院要保持适度规模,合理用药、合理诊疗。
记者:您认为当前京津冀医保协同发展面临着哪些困境?
陈勇:现阶段京津冀基本医保协同发展面临的困境很多。一是各地医保筹资水平和保障水平差异明显;二是各地医保报销目录不完全相同;三是各地医疗机构现有实际运行情况和收费水平差异较大;四是各地医保人群异地就医报销政策、保障水平的差异形成了患者流动的壁垒,阻碍了三地间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整体协同。
记者:最后能不能请您谈一下对加强京津冀医保协同发展的建议?
陈勇:好的。要实现京津冀医保协同发展,我个人有三个方面的想法:一是参照当前新农合与城镇职工医保的现实情况,推动建立统一的三地医保报销目录,根据各地筹资水平暂时实行不同的保障水平;二是根据各地医疗机构现有实际运行情况,合理确定各地不同级别医疗机构医保总额预付、DRGs、单病种等预付费支付标准;三是各地医保人群异地就医按照各地保障水平和支付标准在医保定点医疗机构实现实时刷卡结算、报销。
新报记者 郭晓莹 通讯员 刘俊 刘宇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