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盘活小医院“闲资源” 缓解大医院“住院难”
■ 深圳特区报记者 余海蓉
整合医疗资源,实行分级诊疗,提高医院的运营效率,是医改的大方向,也是解决大医院“看病难”的有效路径。按照合理的医疗资源配置来说,区域内的公立医院应该实现联网运营,分工合作,合理分流病人。但是由于体制的制约,市区“分灶吃饭”,公私“壁垒森严”,公立医院各自为政,改革遇到瓶颈。
从2009年起,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率先以技术为纽带,“悄悄地”进行了“医联体”的改革尝试。不仅是“联姻”基层医院,还打破壁垒“牵手”民营医院。这家医院的成功经验,在其他医院迅速复制。与以往政府主导的改革不同,“医联体”是以需求为导向的改革,自下而上,市场的力量推动着各医院自发地建立起了专科分级诊疗的体系。
●“大”“小”抱团合作共赢
说起市二医院“医联体”的改革,其实刚开始时还是无心插柳而成。
时间上溯到2009年前,当时地处深圳东部的南澳医院,面临着快要运营不下去的困境。由于地理位置的原因,南澳人口少,医院门诊量小,46张病床最多的时候利用率只有40%。尽管病人少,但作为基层医院,基本的科室一个都不能少。医生没事做,一个月奖金才几百元。人才引不进留不住,医疗水平上不去,南澳居民的意见也很大。
而在市二医院,康复科却“人满为患”,40张住院病床供不应求,病人住院往往要排几个月的队,也苦不堪言。
南澳医院病床住不满,海边环境也适合康复疗养;二院有技术实力和病源,何不携起手来共建康复科?一方面解决南澳医院的出路,另一方面也解决了二院康复病人的住院难题。
两家医院一拍即合,2009年,开始合作共建康复医学科。今年,是两家医院合作的第7个年头。如今,南澳医院已经从一个过去全市排名最后的一级医院,晋升到了二级甲等康复医院,开设了16个康复治疗室及4个病区,康复病床数已扩容到了160张,病床使用率达到100%。
在和南澳医院成功合作的基础上,市二医院又打破公私壁垒,与龙城医院、宝兴医院建立了康复专科“医联体”。在这个“医联体”内,各医院差异化发展,分工合作。市二医院康复医学科总部,主要以“早期”、“重症”、“疑难”的康复患者为服务对象。待康复患者的生命体征和临床表现进一步平稳后再转介到“医联体”内的其他医院继续接受康复治疗。龙城医院以工伤康复为主,宝兴医院则探索医养融合的老年康复。现在,“医联体”的康复病床数超过400余张,每年诊疗的康复患者达到约1.2万人,服务的诊疗人次超过26万人次。
这个康复“医联体”实现了多方共赢:对于基层医院、民营医院来说,闲置的医疗资源盘活了;对于市二医院康复科来说,不仅住院难的问题解决了,而且由于有了场地,可以发展亚专科,专科发展的空间也打开了;而对于患者来说,不用苦等病床,能够及时住院,而且看病费用也降低了。
●“软”“硬”互补各取所长
如果说在康复医学上,市二医院和其他“医联体”医院还是上下级医院技术扶持和转诊的关系,那么在肿瘤专业的合作上,市二医院则采取了另外一种“软”“硬”互补、优势共享的新的“医联体”合作方式。
市二医院每年接诊肿瘤病人近8000人次,大部分的恶性肿瘤病人需要放疗。但是由于场地等各方面的制约,市二医院没有放疗设备,客观上造成了这些肿瘤病人的治疗困难。附近的武警医院有两台直线加速器,放疗科有70张床位,但肿瘤治疗的技术没有市二医院综合实力强。两家医院于是携手合作,在武警医院共建了放射治疗病房。武警医院专门安排了15张病床作为市二医院患者放疗病床,市二医院则派出专家,与武警医院的医生共同制定肿瘤患者的诊疗方案。
精准医疗是当今世界的热点。在肿瘤前沿的治疗领域,市二医院通过“三名工程”引入了复旦大学赵国屏院士肿瘤精准治疗团队,成立了精准医学治疗中心,同时与华大基因、王荣福的孔雀团队签约,组成了技术合作的“医联体”,借助各方优势,为患者进行个性化的肿瘤免疫细胞治疗,提高肿瘤患者的生存率。
据市二医院院长蔡志明介绍,该院癌症精准治疗团队已经实现从基础研究到临床应用的全链条设计和研究。王荣福的孔雀团队也已经在大鹏新区生物谷建立了转化研究所,并会同市二医院在大鹏新区妇幼保健医院建立了临床基地。“有了精准治疗计划,‘千人一药’的治疗将转变,‘个体化治疗’成为可能。”
●“网络医院”组成专科联盟
从入院到开通闭塞的心脏血管只用了16分钟!近日,市孙逸仙心血管医院创造了院内开通血管的国内最快纪录。这个纪录的产生,得益于该院与25家深圳基层医院建立的专科联盟网络。
“患者是从我们龙岗的一家网络医院转过来的,龙岗的医院接诊时怀疑是心梗,于是将相关的资料通过远程会诊在线系统发送给我们,我们经过初步判断,马上派出了危重病人转运的救护车。”市孙逸仙心血管医院CCU主任刘强介绍说,“患者未到、信息先到”,在转运的途中,医护人员在救护车上就将心电图等实时监护的信息同步发给了医院心血管急症救治中心,中心的专家马上进行了远程会诊,做好了手术的相关准备。患者一到医院直接进入导管室做介入手术。
急性心梗、主动脉夹层、急性肺栓塞等心血管急危重病可随时危及患者生命,因此必须争分夺秒将患者转运到有救治条件的医院进行抢救。去年11月1日,深圳市心血管急症救治与质控中心成立,中心以市孙逸仙心血管医院为网络中心医院,联合市内其他三甲医院心血管内、外科技术力量,与基层医院建立了专科联盟网络。通过区域协同、信息共享、在线会诊模式,使胸痛患者能在最合适的医院得到及时治疗。
专科联盟,是以疾病为中心的新型“医联体”。通过专科实力最强中心医院的引领、示范和辐射作用,实现联盟内部成员单位的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市儿童医院与大鹏新区妇保院组建医联体,儿童医院康复患者可到大鹏住院;南山医院与沙河社康中心联合成立南山医院康复医学科沙河分部,居民可就近康复;市眼科医院牵头成立深圳市眼外伤专科联盟,市二医院牵头成立脑卒中的专科联盟……“医联体”以“技术”引导,实现了患者的合理分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