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医院 > > 重庆第二家西医院快满120岁了

重庆第二家西医院快满120岁了

发布:2015-12-16 02:53 | 来源:第一健康网 | 查看:
分享到:

摘要: 始建于1896年的重庆仁济医院,明年就将迎来120年,它也是老重庆第二家西医院。而重庆第一家西医院是建于1892年的宽仁医院(重医附二院的前身)。仁济医院的老建

原标题:重庆第二家西医院快满120岁了

重庆第二家西医院快满120岁了

仁济医院老住院部,现已纳入消失的历史记忆点。 (市五院供图)

重庆第二家西医院快满120岁了

市五院的前身就是创建于1896年的仁济医院。本报记者 甘侠义 摄

重庆第二家西医院快满120岁了

仁济护校学生的老照片。

寻访老重庆消失的那些历史记忆点,我们翻阅老档案、查找老照片、寻访知情人,用笔记录下它曾经的故事,重现当年的辉煌。

李严大城、五福宫、两路口缆车、西南实业大厦……不同时代的建筑,呈现不同时代的历史。虽然已经消失,但要留存城市记忆。本期,重庆晨报“城市文脉”栏目,为你寻访上百年历史的仁济医院,这也是老重庆第二家西医院。

在南岸涂山镇有一条仁济路,路上人来车往,周围是热闹的居民区。可是你知道吗?这条路的得名,源于一座百多年前兴建的医院——仁济医院。

始建于1896年的重庆仁济医院,明年就将迎来120年,它也是老重庆第二家西医院。而重庆第一家西医院是建于1892年的宽仁医院(重医附二院的前身)。仁济医院的老建筑已消失,在重庆首部历史名城规划中,将仁济医院别墅群纳入52个“历史记忆点”。

仁济医院是谁创办的?它如今是什么样子?这里曾发生了什么事?……重庆晨报记者为你寻访,揭开背后那些鲜为人知的故事。

如今啥样?

现为重庆市第五人民医院

“上了年纪的居民都知道,这里就是仁济医院,但年轻人很多不太清楚了。”76岁的刘婆婆是仁济路老居民,说到这里的每一次变迁,她都能摆上几句老龙门阵。

刘婆婆说,以前的仁济医院是这一带最漂亮的建筑,在低矮的民房中间很是显眼。“有斜斜的屋顶,四周都是翘檐,大家都觉得好看。”

如今的仁济医院在哪里?顺着仁济路往里走,一座现代化的医院出现在眼前,这里是重庆市第五人民医院(简称市五院)。办公区门外,挂着一个圆形院徽,写着“仁济 1896”的字样。

今年60岁的谢亚江,退休前是市五院门诊部主任。1975年,年仅20岁的谢亚江从原重庆市中医学校毕业,分配到市五院。

“100多年的医院历史,也反映了重庆城的一段历史,像是一本故事书,希望有更多人能读到它。”谢亚江介绍,早在1969年,市五院为了挖掘仁济医院的历史,成立了院志办公室。“院志办”工作人员跑遍了四川省档案馆、重庆市档案馆、南岸区档案馆,寻找仁济医院的史料。

何人创办?

清代由英国人樊立德创办

“要说仁济医院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清代。”谢亚江说,网上流传仁济医院是加拿大人修建,其实那是误解,最早是英国人创办,只是后来转交加拿大英美会接办。

1888年,英国伦敦会派樊立德医生,在重庆市中区木牌坊(今渝中区民族路88号)以及九尺坎39号,购得土地约4亩,修建了一栋房屋,面积500多平方米。这是最早的仁济医院住院和门诊的主要业务用房。

1896年(清光绪22年),重庆私立仁济医院正式开门营业。开办之初,有医师、护士、传教士、护生等共35人(不包括勤杂人员),病床40张,樊立德医生是首任院长。

位于市中区的医院,为何搬到一江之隔的南岸?谢亚江介绍,由于前来问诊的市民越来越多,原来的地块比较局促,只有门诊部;1918年,第二任院长上任后就买下南岸皇经庙下156亩地,1924年开始修建新医院,10年后新院落成。

1934年春节后,仁济医院举行隆重的开张典礼。原木牌坊旧院改为门诊治疗所和门诊,其余迁至南岸总院,地势宽,条件改善,病床也多了几倍。

“新院不仅有住院部、儿科大楼等,还有独立的医生宿舍、洗浆房等。”谢亚江说,开业那一年,来医院看病的居民就达到4万多人次。而且,住院病人中不少是无力支付的贫困患者,医院为他们免去了药品费、敷料费等。

历经抗战

外籍院长当“救护队长”

抗战爆发后,重庆因日机轰炸频繁,城区很多人被炸死炸伤。1939年春,陪都空袭救护委员会委任仁济医院为重庆第五重伤医院,专门收治中心城区和南岸炸伤病人。时任院长是加拿大的梁正伦大夫,被委任为重庆救护队第八中队队长,成为一名“外籍救护队长”。

梁正伦是何人?据介绍,梁正伦是加拿大籍医学传教士,肺结核科专家,来华时已近50岁,但体格健壮。1939年1月至1945年4月,梁正伦大夫被加拿大教会派到重庆仁济医院当院长。

“这个外籍院长可不简单,是白求恩大夫的同学。”谢亚江说,在重庆大轰炸期间,特别是1939年的“五·三”、“五·四”大轰炸,重伤者甚多。梁正伦院长与外科医生李兆兴、冯耀先等人,通宵达旦为伤员做手术,全院各部门也紧张配合。几天内,从城里送来的伤员络绎不绝。但由于医院病床只有185张,大量的伤病员只能安排在救护队竹床上,暂时放置在医院的过道里。

而仁济医院在市中区的门诊部三层小楼,也遭到日机轰炸。1940年,城区诊疗所被日机扔下的燃烧弹全部焚毁,第二年又在市中区重建,仍然坚持为伤者实施急救。

有啥故事?

冯玉祥曾作抗日救国演讲

在仁济医院,还有一所知名的仁济护士学校,简称“仁济护校”,是安教士、赫教士在1925年创办,同年在中华护士会注册。武汉沦陷前夕,汉口博医卫生技术专门学校华理达小姐,带两个班到重庆继续办学,并接管护校检验工作,开展血液学、细胞学等,水平成为当时西南之冠。

谢亚江说,抗战期间,仁济医院请来冯玉祥将军、夫人李德全,以及进步人士刘清杨女士等,到护校作抗日救国演讲。仁济医院的护校学生投入抗日救亡和民族运动宣传,在校内外演出进步话剧《放下你的鞭子》、《松花江上》、《忆故乡》、《日出》、《雷雨》等。

在仁济医院工作的电工、事务员、中共地下党员罗枢章,也秘密在院外开展地下斗争。

当时,由于重庆仁济医院条件较好、科室较多、设备齐全,很多外地高等院校学生来医院实习,其中不乏有名的医学院校。从1940年到1945年,到仁济医院临床实习的高等院校学生,分别来自国立江苏医学院、上海医学院、国立西北医学院、湘雅医学院、贵阳医学院等。

1945年4月,加拿大籍谢道生医师,接替梁正伦任新院长。同年8月,仁济医院举行庆祝抗战胜利游艺晚会,全院员工、学生放假三天。1951年,私立重庆仁济医院更名为重庆仁济医院,1953年6月更名为重庆市第五人民医院。本报记者 蒋艳

重庆第一家西医院

成立于189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