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一医院28年前疑似抱错婴儿事件,引发人们高度关注,那如今还有可能发生抱错事件吗?
澎湃新闻采访了解到,从1992年开始,医院产科护理模式发生了质的变化:原先的母婴分离、新生儿集中管理、人工喂养的护理形式,都因为母婴同室的出现而被取代。
2013年9月3日,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印发《加强产科安全管理十项规定》,要求医疗机构建立新生儿身份识别、交接制度和流程。新生儿交接时须由交接双方的医护人员和家属签字确认。新生儿检查、治疗需离开原病区的,必须有家属陪同。
为了防止孩子被抱错或丢失,除了母婴同室,医院如今还采取了多种措施,防患于未然。
据多位医院系统人士介绍,目前产科普遍采用腕带和出生登记等办法,区分新生儿。也就是说,如今医院里抱错婴儿事件,发生的概率几乎等于零。
香港错婴案后这样处理
据上海电视台报道,上海市民张女士怀疑28年前在医院护士抱错了孩子,一纸诉状将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告上法庭,上海市静安区人民法院受理了这起诉讼。
该报道称,1989年2月27日,张女士在上海第一妇婴保健院剖宫产生下了儿子王业(化名)。此后多年,儿子一直被说长得不像父母。丈夫王先生怀疑妻子出轨,2004年,两人离婚。2011年,王业的父亲拉着母子去做了一次亲子鉴定,结果显示,王业与父母都不存在血缘关系。
7月29日上午,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发布声明称,深感震惊,该院已成立特别工作小组,协助法院调查这一事件。
无独有偶。2007年底,香港也曝光一起“错婴案”。1976年11月出生于香港赞育医院的李国贤验血时发现,父母均为O型血,他却是AB+血型。随后DNA检测结果表明,李国贤与母亲99.9%没有血缘关系。香港医管局发布消息,正式呼吁同一时段在赞育医院生产的180对母子接受DNA检验。
腕带与足印是当下每个婴儿出生后即可拥有的身份识别“证据”。 受访者供图
母婴同室和腕带标记
与当年(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相比,现在医院的产科管理发生了哪些改变?
7月31日上午,河南省平顶山市综合三甲医院平煤神马医疗集团总医院(简称“平煤总医院”)产科主任医师王华莉告诉澎湃新闻,与以往相比,产科护理上一个较大的改变是母婴不再分离。
也就是说,母婴同室。婴儿从出生,到转入病房,一直到出院,都待在母亲身边。医院也鼓励家属陪护。
王华莉表示,此前受空间等方面的限制,在医院里出生的婴儿,一般都是由护理人员在育婴室内集中护理,而非待在产妇身边。
江苏省一家三甲医院宣传负责人向澎湃新闻证实了这一说法。
该负责人表示,以前只有在喂奶时,护理人员才会将孩子抱给产妇。否则,家属是接触不到孩子的。
王华莉表示,此前集中护理时,医护人员与家属交接新生儿的次数较多。实行母婴同室后,家属可以共同承担护卫责任,有助于建立父母和孩子的感情,也赢得了更多家长的理解、支持。
北京清华长庚医院产科护士长张传云告诉澎湃新闻,以前医院产科的陈旧管理模式是新生儿集中护理:设立新生儿区或者新生儿病房,由专人护理。一方面保证新生儿生长发育的温湿度环境要求,一方面便于为新生儿进行护理处置和操作。
腕带与足印是当下每个婴儿出生后即可拥有的身份识别“证据”。 受访者供图
现在新的产科管理模式中已普遍实行母婴同室。
在张传云看来,现在新生儿被抱错的几率几乎为零。
她说,因为孩子从一出生,直至出院,始终在父母的视线范围内,一直母婴同室。除非婴儿患病,需要转到重症监护室。
并且通过健康教育和宣传海报等方式,该医院产科工作人员叮嘱家长,在没有家属陪同的情况下,即使是医护人员,也决不能将孩子带出病房,带出家属的视线范围。连医护人员也不能违反这一原则。
张传云说,向家属和医护人员强调这一原则的目的是,避免有人穿上医护服装,冒充医护人员,带走孩子。
在张传云所在的医院,每隔一小时,护理人员就会巡视母婴同室病房,防止出现异常情况。
对于新生儿出生后的沐浴环节,张传云所在的医院特设专区,每次仅允许一名新生儿使用,并且会有家属陪同,只有一对一完成核对交接后,才允许下一位新生儿进行使用。
张传云也提到给新生儿出生后即刻佩戴腕带。她所在的医院产科使用的是“双腕带”——给新生儿的手腕、脚腕各戴上一个柔软的腕条。这些腕带标记有新生儿的身份信息,是其身份标识,直至其出院时,才会被取下。婴儿出生后采集的足印和母亲的指印,医院会永久存档。
包裹每个婴儿的小被子上也会清晰地标明其身份信息,以及对应的床位。
三甲医院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妇产科主任医师王蕴慧告诉澎湃新闻,该医院也实行母婴同室的护理原则。
三甲医院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上海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产科主任医师贺银燕告诉澎湃新闻,现在新生儿出生后,手上都会佩戴手腕带,腕带上的条码与母亲腕带上的条码一致。
国内已有七千多所医疗机构是“爱婴医院”
署名单位为第二军医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杭州师范大学钱江学院的张菊和叶文琴,在2012年发表《我国产科母婴同室的护理实践与研究现状》称,自1992年,创建爱婴医院的活动开始在中国国内推广,医院产科护理模式发生了质的变化:原先的母婴分离、新生儿集中管理、人工喂养的护理形式,都因为母婴同室的出现而被取代。
世界卫生组织官网显示,爱婴医院倡议旨在确保所有的孕产机构都成为母乳喂养支持中心。
爱婴医院的原则之一是,实行母婴同室,让母亲和婴儿一天24小时在一起。
前述张菊等人的论文显示,母婴同室的定义是,母亲和新生儿24小时在一起,除去洗澡和治疗的时间,每天占用的时间不超过1个小时。该文章提到,研究显示,母婴同室除了有增加母婴感情,防止产后出血,保持泌乳通畅等优点,也可能导致产妇、新生儿感染机会增加。
自1991年,世界卫生组织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发起爱婴医院倡议以来,全球超过150多个国家实施了该倡议。1991年3月,时任国家总理李鹏代表中国政府签署了文件,并对国际社会作出庄严的承诺,加入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