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医院 > > 说说这五年 咱青岛人幸福指数不断提升

说说这五年 咱青岛人幸福指数不断提升

发布:2016-02-14 11:29 | 来源:第一健康网 | 查看:
分享到:

摘要: 就在王傅英忙于国际文化交流的同时,青岛灵山湾影视文化产业区获批并迅速展开建设。 好在2012年交运温馨校车开通崂山线路,圣朋和村里孩子都坐上了专业又安全的

   吃穿住用行 过去五年市民的幸福

   城乡医疗保险政策的“三险合一”,让农村居民和城市居民享受着同等的医保待遇;外地学生在青岛可以参加高考,省去了来回奔波;大沽河越来越美丽;身边的健身设施越来越常见……细细看去,“十二五”期间,衣食住行等一系列惠民举措让居民生活越来越舒适,让保障越来越完善,让城乡之间越来越贴近。

   八旬老人照料中心找到家

   今年81岁的赵桂敏在社区日间照料中心过得挺滋润。

   2007年延安路街道延安二路社区日间照料中心成立,赵桂敏是第一批入住照料中心的老人之一。9年的时间里和社区工作人员及一帮老姊妹们在一起,赵桂敏找回了久违的欢声笑语,照料中心俨然成了老人的第二个家。“孩子们都忙工作,有心也顾不上,我们老两口只能大眼瞪小眼,这下可省心了,不仅吃得好,玩得也好,这日子我们知足了。”赵桂敏老人表示,直到现在她都庆幸自己第一批报名入住,才能像现在这样过得如此滋润,现在的照料中心可谓是一 “床”难求,许多社区老人都在排队等候入住。

   走进照料中心,在休息室内10多张干净整洁的床铺,一尘不染的地板和墙面,门口、窗户上贴着的大红窗花让这里显得喜庆祥和。中心西面墙壁上挂着大屏LED电视,除了吃饭、休息外,老人们还可以在室内观看戏曲及新闻节目,棋牌等娱乐工具也是一应俱全。而除了良好的室内环境和完善的设施外,更令老人们舒心的是这里低廉的养老成本,“每天一日三餐在这吃,加上休息、娱乐,一个月只花不到400块钱,这个价钱、这个环境,你说上哪能找到?”赵桂敏老人告诉记者,尽管收费较低但这里的服务却不打折扣,单就一日三餐,每个周从周一到周日,餐餐都不重样,海鲜、肉类以及照顾老人牙口的各种面食,每天专门的营养师给老人搭配餐饮,吃得既可口又有营养。透明化的厨房也让老人们随时可以监督,不必为食品安全担忧。 记者 王晓先

   外地学子留在青岛高考

   今年6月就要参加高考了,邓琴怡希望能抓紧一切时间复习备考,学校已经放寒假了,但邓琴怡还是每天上午8点就背着书包来学校复习。记者在15中高三教学楼看到,各个教室里都有不少学生在埋头复习,“在家里学习效率不高,不如来学校。”邓琴怡说,很多同学都选择到校自习。

   邓琴怡老家是湖北咸宁,从上幼儿园就来到青岛的她早已经把青岛当成了故乡。她的户口不在青岛,所以高考她有留在青岛或者回老家两个选择,“没啥考虑的,早就想好了要在青岛考。”邓琴怡说,在青岛高考一个原因是山东和湖北用的高考试卷不一样,同时湖北的竞争并不比山东低,最关键的是她已经不适应老家的气候和环境。如果向前推几年,像邓琴怡这样非青岛户籍的考生只能回老家高考,但从2014年开始山东省放开了高考户籍限制,只要有完整的三年高中学习经历和学籍,考生可以选择在户籍地或者学籍地参加高考。这一政策是2012年正式公布的,当时邓琴怡正读初二,她说,从那时候起她就决定留青岛考试了,“不想折腾了。”如果回老家考试,邓琴怡需要提前回老家适应,要找愿意接收的高中学校,父母都不在老家的话,她的生活还需要爷爷奶奶或者亲戚照顾……

   邓琴怡是一名文科倾向的学生,成绩处于班级中游,她希望通过剩下4个月的努力,考上一所好的大学,爸爸给她的建议是考一所政法类高校,将来可以考公安或者其它司法系统。

   她告诉记者,现在还没有目标,但希望上大学的城市是一座像青岛一样的沿海城市。 记者 臧旭平

   在家门口找大专家看病

   “有了医联体,我们在家门口就能找三甲医院专家看病,太方便了。”近日,在城阳区人民医院妇科看病的李女士高兴地说。对于患者的这种声音,让青岛市立医院本部妇科副主任、主任医师张萍感到很欣慰,正是像她一样的大专家,通过医联体这个渠道,把先进的诊疗技术输送到市郊,让市民享受到更加优质的医疗服务。

   我市的医联体建设从前年进入实质性阶段,市立医院与城阳区人民医院打造了紧密型医疗联合体,首批有30多名专家赴城阳区人民医院“上班”,市立医院本部妇科副主任、主任医师张萍就是其中的一员。“我一周要在城阳区人民医院工作三天,其中一天坐诊,另外两天在病房。”张萍说,刚去工作的第一天就遇到一台复杂手术,50多岁的女患者患有子宫肌瘤合并子宫腺肌病,对于这台微创手术,当地医院觉得难度太大。经过一个小时的手术,张萍顺利完成了这台腹腔镜复杂手术。

   在三个多月的时间里,张萍扎根城阳区人民医院,与当地的妇科医护人员一起工作,讨论病例,把先进的诊疗技术带过去。记者了解到,以往,当地医院对于复杂的腹腔镜手术往往是望而却步,建议病号直接转到上级医院,经过医联体大专家的指导后,医院的妇科已经能顺利开展腹腔镜手术。

   我市加大了医联体建设,大医院看病拥挤,而基层医院吃不饱的现状也逐渐得到缓解,青岛加强分级诊疗和医疗联合体建设,推进城乡对口支援工作。依托公立三级医疗机构完成了规划布局,在管理模式、业务流程、分级诊疗、医保结算和财务管理等方面探索经验、试点机制。目前,医联体已经取得了成效。市区三级甲等综合医院、中医医院 (含中西医结合医院)、专科医院结合三级医院对口支援县级医院,探索与各区市组建医联体,鼓励中医医院、专科医院跨区域纵向合作,引导综合医院按照规划实施。青大附院面向莱西市、黄岛区,市立医院面向即墨市、城阳区,市中心医院面向平度市、红岛经济区,市海慈医疗集团面向胶州市,作为郊区医联体龙头医院的三级联动医院强化建设与管理。 记者 王磊江

   九旬重病老太不愁医药费

   “我母亲在2013年10月突发脑梗,被紧急送医院抢救,我们家的兄弟姐妹轮流到医院给母亲陪床,两个多月的时间里,老人始终没有脱离生命危险。”林淑义老人的小儿子宋先生说,他先后把母亲送到了岛城三家大医院急救,花钱多少是次要的,主要是这些大医院床位紧张,母亲住院20天左右就要被动员出院,但普通的老年公寓和自己家里没有医疗护理条件。两年前的农历大年初一,宋先生经朋友介绍,将母亲送到了圣德老年护养院。当时觉得这家老年护养院跟圣德脑血管病医院相结合,一旦母亲发生紧急情况,可以第一时间得到救治。母亲被送到圣德老年护养院的第一天,医护人员就联系了专家抢救,直到半个月后,母亲才逐渐苏醒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