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在,当时他们家是可以去排队买米的,虽然每天只有那么一点儿,“米像沙一样,很碎。”但总好过没有。回来加水煮成白粥,水汪汪的,怎么都吃不饱,母亲想办法加了点番薯、芋头下去,17岁正是长身体的他,“吃下去更饿了。”
然而,这还算是幸福的了。
姐夫当时在港务局工作,还算是个不错的差使,有米发。这天,姐夫单位发了一袋米,专程打了辆人力车往家里送,结果走到半路上,被一帮难民看到,拿着小刀就捅——米袋裂了,米撒了一地,几十个人各自捧了一捧米赶紧跑了,剩下姐夫当街大哭。
黄就顺还亲眼看见,有人抱着报纸走过,便被难民当街拦住,抢下,难民抓着报纸里的饼干就拼命往嘴里塞,不顾饼干主人雨点般的老拳。后来,还是路人相劝,你快停手吧,再打就打死他了;还有,同样是饿得不行的人,冲上去就抢,结果人家抱的是肥皂,也不管不顾,拼命往嘴里塞……
再后来,黄就顺终于在当地一家船厂找到了学徒的工作,做了5个月后,抗战胜利了。其后,他到广州上大学,再回到澳门,当了60多年的地理老师。
链接
澳门也曾特别关照广州
抗战时期,澳门对于一衣带水的广州格外关照。澳门历史学会理事长陈树荣介绍,原镜湖慈善会会长马万祺,其结婚时正是澳门最困难的时候,他当场公开说,婚礼所收礼金,尽数捐出,后来这5万多元礼金全部捐给了广州妇幼保健医院。
而且,当时还有不少商贾匿名捐款。如香港太古集团的女婿毕先生,就曾给广州市第一医院捐了好几万,当时登记用了化名,无人知道原来是他所捐。
致谢:本组报道感谢澳门理工学院中西文化研究所所长林发钦博士的大力支持,该所在2015年开展“抗日战争与澳门”系列学术研究活动,并联合广东教育出版社将出版《平民声音:澳门与抗日战争口述历史》、《孤岛影像:澳门与抗日战争图志》及《南陲守士:澳门与抗日战争史稿》等7本“抗战研究丛书”,欢迎广大读者进一步参阅。
(原标题:力所能及 镜湖医院为民送医药为军送弹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