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龙网1月3日11时讯 肢体动脉+脚趾动脉检测此项检查是最基本的无损伤血管检查方法,易操作,可重复,采用无创技术同时检测上下肢血压,采集心电、心音等特征信号,经过算法分析得到ABI(脚踝-上臂指数)、PWV(脉搏波传导速度)等动脉硬化早期诊断参数,可初步评估动脉阻塞及肢体缺血程度。其中PWV(脉搏波传导速度)可以反映血管的硬度,ABI(脚踝-上臂指数)反映血管的阻塞程度,能够快捷地检出无症状下肢动脉阻塞异常人群,且能够对血管的狭窄程度做出判断,指导下一步治疗方式的选择。
血管性疾病是目前全世界范围致死和致残的主要疾病。有关数据显示,在我国每年总死亡人数的50%。而幸存下来的患者约有75%不同程度地丧失了劳动能力,更多患者留有精神心理障碍,影响生活质量。更令人担心的是,目前我国、特别是大城市急性心肌梗死患者40-55岁人群占有相当大的比例,30岁即突发心肌梗死也不少见,无论是急性心肌梗死、急性脑卒中还是外周血管疾病,都是人体血管病变发展至终末期的表现。2004年6月,我国卫生部将血管病变早期检测技术——肢体动脉+脚趾动脉检测列为面向全国推广的项目。
肢体动脉+脚趾动脉检测与糖代谢:目前研究显示,糖代谢异常与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性病变关系密切,流行病学资料显示,我国50岁以上糖尿病患者中,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的患病率达到6.9-23.8%,糖尿病合并下肢动脉粥样硬化不仅是糖尿病足发生的危险因素,还是导致下肢动脉阻塞、闭塞,甚至发展为糖尿病足、最终导致截肢的重要原因。
肢体动脉+脚趾动脉检测与高血压:在欧洲高血压协会及欧洲心脏病协会发布的血压管理指南中强调,要重视高血压患者总体心血管风险,并应对总体风险进行危险分层,特别推荐增加ABI(脚踝-上臂指数)、PWV(脉搏波传导速度)作为心血管危险分层的方法之一。
肢体动脉+脚趾动脉检测与肿瘤:某些肿瘤科直接累及血管,造成心血管不良事件,相比之下,与抗肿瘤药物或放疗相关的血管损伤则更明显。通常认为,蒽环类及其衍生物、抗代谢药、紫杉醇类、烷化剂、铂类、生物碱等传统药物可随累积剂量增加出现不可逆的心血管损伤。生物制剂同样潜在心血管毒性,单克隆抗体、TKI、EGFR抑制剂、内分泌抑制剂等均可导致血管损伤,,但及时干预后可部分或完全缓解。据统计,约50%患者会接受放疗治疗,放疗合并心血管损伤发生率高达10-30%,其潜在危害不容小觑。在肿瘤心脏病学相关指南及共识中提到,肿瘤患者行化疗、放疗及手术治疗前,应进行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评估。而在放化疗后每一年应进行一次病情评估。即使没有心血管疾病的症状和体征,也应在化疗后行脚踝-上臂指数(ABI)、颈动脉超声、经胸心脏超声及冠脉CTA筛查,其中ABI每年一次。
适用人群:
(1)年满65周岁以上;
(2)已被诊断为高血压(包括临界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包括空腹血糖升高和糖耐量异常)、代谢综合症、冠心病和脑卒中者;
(3)有早发心脑血管疾病家族史、肥胖、长期抽烟、高脂饮食、缺乏体育运动、精神紧张或精神压力大等心脑血管疾病高危因素者;
(4)有长期头晕不适等症状尚未明确诊断者;
(5)健康体检者;
(6)肿瘤患者行化疗、放疗及手术治疗前的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评估;
(7)用于肿瘤患者放化疗后的心血管评估;
(8)作为血管早期病变的筛查。
目前我院心电图室现已开展肢体动脉+脚趾动脉检测,该项检查为105元/次,属于医保甲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