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癌症的恐惧、厌恶,以及医学知识的艰深晦涩,让我们对癌症敬而远之、知之甚少。但其实,癌症离我们并不遥远。
据国家癌症中心统计,全球每年新发癌症病例1400多万,我国每年新发病例429万,其中恶性肿瘤新发病例数为380.4万例/年,相当于全国平均每天有超过1万人被确诊为癌症,即每10秒有1人确诊。
这两年,随着《滚蛋吧!肿瘤君》、《我不是药神》等影视剧的流行,公众对癌症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实际上,随着靶向药、免疫治疗的发展,许多常见癌症的治愈率和存活率有了明显提高,很多人“带癌生存”。
药物是对抗癌症的重要手段,一款原研新药要经过早期发现、临床前研究、临床研究、申报注册等多个阶段才能上市,往往耗时十年、耗资十亿美元以上。
临床试验是临床研究中最重要的环节,指的是以病人或健康人为对象的试验、研究,意在发现或验证试验药物的临床价值,并确定其疗效和安全性。
本篇文章探讨的就是临床试验受试者招募相关的话题,我们采访了药企、受试者招募公司、医生、受试者等机构和个人,希望了解受试者参与临床研究的意愿和行为,以及它将如何影响制药行业的发展。
主要发现如下:
1. 参与临床研究的受试者或健康人并不是“小白鼠”,受试者的权益和安全是临床研究考虑的首要因素,优先于科学和社会获益。伦理审查与知情同意是保障受试者权益的主要措施。
2. 由于审批滞后,很多“新药”在国内进行临床研究时已在国外上市,并且有的已上市多年,安全性、有效性已有数据支撑。不过,进口新药进行临床研究是必要的,可以更进一步得到基于国内人群疾病情况的安全性、有效性数据。
3. 鼓励药品医疗器械创新、仿制药一致性评价、优先审评审批制度改革背景下,新药和已上市药物,都在加速进行临床研究,对临床试验机构和受试者需求提升。
4. 经济因素、新的治疗方法、更好的治疗条件是受试者参与临床研究主要考虑的因素。
5. 受试者主要通过医生推荐、招募信息等了解并参与临床研究,线上信息传播、受试者主动参与等也是重要途径;医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创新方式可以帮助招募受试者并入组,缩短入组时间、减少脱落,受试者数据隐私、知情同意是首要原则。
以下为正文。
受试者的故事
通过相关方的介绍,我认识了周源和王继刚,两人都是肝癌患者,均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参与药物临床试验项目,周源参与的是某外资药企的进口新药试验,王继刚参与的是内资药企的仿制药试验。
周源在今年9月份入组,目前已经使用了一个多月的原研新药。在此之前,他已经使用过甲苯磺酸索拉非尼片,但产生了耐药性,临床试验为他带来了新的治疗方法。
王继刚在2017年3月检出肝癌(HCC),随后在3、5、8月进行了三次介入治疗,病情有所好转,还需要继续用药。在浏览相关信息的时候,王继刚主动与招募机构进行了联系,并在临床协调员的帮助下完成了申请。
关于肝癌,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院长樊嘉在中国肝癌领导力论坛上公布的数据被广泛引用:中国是肝癌大国,全球50%以上新发和死亡的肝癌患者都在中国。中国肝癌5年生存率仅为12.5%,远低于日韩等国。
肝癌的治疗主要考虑癌症的期别与肝功能的好坏。对于早期肝癌且肝功能良好的病人,手术是主要的治疗选择;肝功能评估不宜手术者,则采用酒精注射治疗或无线电射频烧灼治疗(RFA)。晚期肝癌,或肝功能不良者,则以肝动脉化学栓塞治疗为主,必要时辅以放射或酒精注射或烧灼治疗(RFA);或使用靶向药物。
肝癌患者5年生存率低,与癌症筛查并未普及关系密切:日本初诊病人60%是早期病人,我国大概15%是早期,意味着85%是中晚期。很难把这些数据与具体的患者联系起来,因为任何人,都不想仅仅具有统计学上的意义。
肝癌治疗花费甚巨,介入治疗的次均费用在2万以上,原研靶向药甲苯磺酸索拉非尼片的医保中标价是11437.2元/盒,每个月需要两盒,在进入医保之前,它的价格超过2万/盒。无论是介入治疗还是日常用药,对大部分国民而言,无疑是天文数字。
临床试验的费用由申报人负担,意味着可以免费用药。王继刚从去年9月开始使用国内药企的索拉菲尼仿制药,至今已1年多时间。“身体状况还比较可以,医生也有定期交流,中间停过一段时间,血小板减少,问了其他受试者都是这样子的,现在已经减少到一天一次。”
受试者招募平台厚普医药总经理王亚楠总结,受试者参与临床研究的影响因素主要有三:其一是希望获得新的治疗机会,改善目前的治疗方案;其二是临床研究的大部分医疗支出均由申办方提供,可以减轻个人的经济负担;其三是参与临床研究的受试者能够获得更好的治疗过程,包括更全面的检查、定期的回访等。
在我们采访的两位受试者看来,经济因素可能是最主要的考量。“上天已经是这个样子了,面对就是,总比没有钱治强,死马当活马医。”也有一些“聪明”的患者从一开始就重视临床研究的机会,会在网上寻找有关临床研究的信息,并主动参与到临床研究中去。
无论是前者还是后者,都是患者在不可战胜的癌症面前表现出来的生命的韧性。
专业受试者招募公司的发展
“97、98年我们刚刚开始进行临床研究的时候,别说是患者,就是医生对临床研究也不了解,经过近20年的发展,医生群体对临床研究已经比较了解,患者接受度也大为提高。”某外资药企临床开发策略项目负责人赵婕表示,其实目前已经不是临床研究这一概念是否为大众所接受的问题,而是能否按时、按量完成受试者招募。
“外资药企一般选择与通过临床试验质量规范(GCP)医疗机构合作,他们是大医院,患者数量多,后续的合作也比较方便。”如果一个项目需要的受试者多,就会多选几个医疗机构同时开始,当然,也会与专业的招募公司合作。
专业的受试者招募组织或公司出现在10年以前,捷信医药是该领域最早一批公司之一。它为医药企业提供整合的临床研究受试者招募和创新的管理解决方案,主要包括临床的前期研究、受试者招募和临床IT系统等,加速新药审批和上市流程。同时,捷信医药还为药企、医生和患者的疾病管理提供支持。
捷信医药在2015年底挂牌新三板,年报显示,2017年捷信医药收入为2769万,同比增长147.08%,前五大客户为强生、默沙东、宋庆龄基金会、百济神州和礼来,悉数是外资药企和创新药企。今年上半年,捷信医药实现营收2263万,比去年同期增长121.31%。
捷信医药的快速发展,来自于内生增长和外部利好。捷信医药总经理林峰告诉动脉网,随着中国新药临床试验批准的加速和中国本土创新药公司的破茧而出,临床试验受试者招募的需求增长很快。
作为行业首个专业的受试者招募公司,捷信加大了人员投入、加强了系统布局、上线了“找药神器”微信招募平台、强化了外部互联网平台合作,来迎接行业发展利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