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药品 > > 泰州:在新常态下谋求科学发展(2)

泰州:在新常态下谋求科学发展(2)

发布:2016-03-31 11:03 | 来源:第一健康网 | 查看:
分享到:

摘要: 生态旅游成为现代服务业的点睛之笔。近年来,我市先后打造了凤城河风景区、千垛菜花景区、李中水上森林、泰兴古银杏公园、秋雪湖生态景区等一大批生态旅游精品,拥有A级景区37家,其中5A景区1家、4A景区7家。 “三

  生态旅游成为现代服务业的点睛之笔。近年来,我市先后打造了凤城河风景区、千垛菜花景区、李中水上森林、泰兴古银杏公园、秋雪湖生态景区等一大批生态旅游精品,拥有A级景区37家,其中5A景区1家、4A景区7家。

  “三农”向好,全局主动。

  刚刚过去的2015年,我市农业现代化迈出坚实步伐,粮食产量实现“十二连增”,成为全省唯一连续6年实现稻麦周年亩产超吨粮的地级市;水产品产量达39万吨,河蟹产量占全国产量的十分之一;农民人均收入突破16400元大关,增幅连续多年跑赢GDP和城镇居民收入增幅;泰州农业现代化工程发展指数位居全省第二。

  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我市坚持绿色发展理念,走人与自然和谐相融的绿色发展之路。

  市委市政府鲜明地提出:抓好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不能走粗放式发展的老路子,不能“捡到篮里都是菜”。凡是影响子孙后代、环评安评不过关的项目坚决不要;凡是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低水平重复建设的项目坚决不要;凡是跑马圈地、成长性不强、贡献度不大的项目坚决不要,用生态“底色”描绘转型发展“绿色”。

  去年,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42.5%,同比提升1.3个百分点,而乙烯、生铁、水泥、烧碱等高耗能产品产量分别下降20.2%、11.4%、8.9%、1.6%。一升一降,体现了我市绿色发展步伐正在加快。

  推进科学发展,必须统筹兼顾,多做打基础利长远的事。

  在加快引进高端产业项目、发展高端产业的同时,市委市政府没有就项目抓项目、就经济谈经济,而是总揽全局、统筹兼顾、谋篇布局,坚持多做打基础利长远的事,既确保当期增长稳得好,又确保长远基础打得实。

  完善的体制机制是一个地区实现长远发展的重要保障。

  作为全省唯一的转型升级综合改革试点市,我市在全市组织开展“解放思想再发力、科学发展勇攀登”大讨论大落实活动,坚持向改革和创新要动力,从过去的“老三拼”——拼资源、拼优惠、拼环境,转向“新三比”——比政府职能转换、比社会和市场主体发展的活力、比符合国际惯例的商务环境,进一步激发了经济社会发展的活力。

  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坚持放管结合、优化服务,进一步减少行政审批事项,优化项目审批流程,“五清单一目录”全部制定完成并对外公布。率先实施企业名称自主核准、注册登记全程电子化等商事制度改革,“三证合一”、“一照一码”实现市区全覆盖。

  完善开放创新体制机制。主动对接上海自贸区,已推广复制8项政策。泰州出口加工区升格为综合保税区,兴化、高港获批省首批农村电子商务示范县(市、区)。同时,推出科技创新券、人才购房券、创业券,致力吸引各类资源资本集聚泰州、投资泰州。购房券重在吸引包括应届毕业生在内的各类人才安家落户,创业券意在支持人才投资兴业、积极创业,而创新券则主要引导企业做优做强。

  结合城市第四轮总规修编、“十三五”规划编制、土地利用规划调整和永久基本农田划定等重点工作,我市还进一步优化市区生产力空间布局,加快园区功能升级,完善各类公共服务平台,大力推进“飞地发展”,形成区域性的特色和优势。

  加快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为科学发展打开新空间。

  去年,全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完成投资80.8亿元,同比增长近10%,创历史新高。总投资近100亿元、总长110公里的阜兴泰高速、京沪高速江广扩容泰州段、泰镇高速三条高速公路进展顺利。宁启铁路复线改造完成将于5月正式通车,盐泰锡常宜城际铁路明年力争开工建设,北沿江高铁也将因入选省人大议案而加速启动前期相关工作,500万泰州人的“高铁梦”越来越近。继去年6月实现一类航空口岸正式开放后,扬州泰州机场近期又成功升格为国际机场,将进一步扩大泰州与世界对话的空间。

  港口是现代生产力集中集聚的最佳区位,是跨向海洋文明的桥梁,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十分明显。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港口建设,主动参与长江经济带的产业整合和分工,积极推进港口、物流、产业、城镇互动并进,协调发展,打造“港口名城”,为泰州长远发展提供新的动力源。

  今年,我市将确保投入不低于80亿元,重点加大高速公路、干线公路、城市快速路、轨道交通、港航建设、站场枢纽等方面的建设,全力构建公、铁、水、空大联运的立体交通格局。

  着力改善民生,推进全面小康建设

  悠悠万事,民生为大。

  近两年来,市委市政府始终把“真心爱民、善待百姓,真心为民、造福百姓”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紧紧围绕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着力改善民生,不断增进百姓福祉,让广大人民群众拥有更强的获得感和满意度。

  把推动“城建新提升”作为改善民生的总抓手,不断增强这座城市广大市民的自豪感、幸福感、归属感。

  一座城市的最高价值取向,莫过于人民的幸福。马可·波罗一句“这城不很大,但各种尘世的幸福极多”,注定不是泰州历史上的一个短暂片段,而是一代代泰州人对幸福美好生活的长期追求和奋斗目标。

  2013年2月,姜堰区宣告成立。市委市政府积极利用姜堰撤市设区的战略机遇,明确提出坚持繁荣新城与改造老城一同发力,坚持完善功能与优化环境一同发力,坚持丰富内涵与塑造特色一同发力,坚持突出重点与整体推进一同发力,加快做大做强中心城市规模,努力构建“一城三区”、“一体两翼”组团发展格局,我市城镇化率从2011年的56.8%提升到2015年的61.6%。

  2014年下半年,市委市政府出台《“城建新提升”两年行动计划》,共安排210个城建重点项目,总投资902亿元,既有历史文化传承保护的大项目,也有打通断头路这些微整治,致力让这座城市拥有更加完善的基础设施、更加配套的服务设施、更加有利于每一个市民实现理想的优越环境。

  老城是泰州最宝贵的历史资源、最厚重的人文积淀。一年多来,我市坚持保护与更新、开发旅游与改善居民生活环境并重,实施了稻河古街区、钟楼巷、关帝庙巷改造和吴同甲故居修缮工程,着力彰显城市的历史文化,留住城市的根。

  青砖黛瓦五巷情,文昌水秀稻河美。始建于元末明初的稻河古街区,是泰州最大的古建筑群落。2009年,市委市政府作出对稻河古街区进行全面保护复兴的重大决策。省委省政府对稻河古街区保护复兴项目极为关心,将其列为省文化创意产业重大项目,省委主要领导多次莅临街区指导工作,要求把泰州这一不可多得的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好、传承好。去年12月28日,泰州稻河古街区经过七年保护复兴,正式对外开放,重现昔日繁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