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0日上午,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后,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回答中外记者提问时表示,愿意以更开放的姿态,进一步降低进口商品税率总水平。“一些市场热销的消费品包括药品,特别是群众、患者急需的抗癌药品,我们要较大幅度降低,降到零税率。”
抗癌药品力争降到零关税对药企也将带来相当的影响。对在华跨国药企来说,零关税虽然未必会使药品降价,但对其所能产生的利好是显而易见的。另一方面,对国内药企而言,仿制药企业将会面临更大的挑战,创新药企也将会受到冲击,他们期待着后续能有更多鼓励创新药的配套政策“保驾护航”。
有利于降低患者经济负担正如一位跨国药企人士所言,这是一个“令人振奋的消息”。抗癌药实现零关税,对于那些在华有着抗癌药品销售的跨国制药企业来说,自然是利好消息。
国外抗癌药品在华的价格一向为人诟病,这也是近些年一些药品“海淘”案件出现的一大原因。当然,降低税率必然会触动这部分人的利益。
美国南加州大学研究者Goldman的调查发现,当处方药价格增加10%之后,药品的使用就会减少2%~6%。
第三方医疗服务体系麦斯康莱创始人史立臣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对外企而言,零关税政策下,并不一定会必然产生进口抗癌药降价的结果。比如用药患者人群本就不多、早已在三甲医院铺开的进口抗癌药,销量增长空间小,未必就会选择降价。但若是一些此前因高价而在一些医院销售受阻的抗癌药品,则可借此降价扩大销售。
史立臣建议,在采取进口抗癌药品零关税政策之前,先行与跨国药企进行谈判,承诺予以一定幅度降价的药品方可获得零关税待遇。
全国政协委员、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主任医师蒋健曾建议,鉴于关税和代理商利润占据一些进口药品价格的较大部分,建议在上海、天津与湖北自贸区内允许获得欧洲药品评估局(EMEA)或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FDA)上市许可的药品跨境保税零售。
事实上,此前我国已经对进口药品的关税进行了下调,去年,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宣布从2017年12月1日起,以暂定税率方式降低部分消费品进口关税。这次降低关税,涵盖了食品、保健品、药品、日化用品、衣着鞋帽、家用设备、文化娱乐、日杂百货等各类消费品,共涉及187个8位税号,平均税率由17.3%降至7.7%。
中国外商投资企业协会药品研制和开发行业委员会(RDPAC)执行总裁康韦则对记者表示,在此之前中国已经对进口药品的关税进行了下调,毫无疑问国务院这项举措将进一步降低中国癌症患者的经济负担,有利于提高患者对创新药物的可及性。我们相信这项措施是健康中国战略的一部分,是一项实实在在的惠民措施。
对于零关税政策,不少跨国药企表现还是有些谨慎。数家大型跨国药企方面均对记者表示,暂时不方便发表看法。
国内药企需加快布局零关税消息一出,A股制药行业全线飘红,截至3月20日收盘,上涨2.45%。益佰制药、贵州百灵、新光药业等13家公司股票涨停。医疗保健行业与制药行业截至收盘,上涨2.32%。
降低进口抗癌药品关税,对国内药企又影响几何?
作为国内备受关注的创新抗癌药研发企业,贝达药业董事长丁列明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降低进口药品的关税,特别是抗癌药品的关税,一方面是党中央国务院对民生的关怀,是提高百姓生活水平的举措,有利于提升百姓的获得感、幸福感;另一方面,与国家药品食品监督管理总局(CFDA)加入国际人用药品注册技术协调会(ICH)相关,是推进中国医药产业与国际接轨的延续,也向国际社会表明中国将进一步扩大开放。
正如史立臣所言,进口抗癌药品零关税将会给国内的仿制药企业带来冲击。丁列明也认为,短时间内,将可能对国内药企特别是仿制药企业的价格和利润带来巨大压力。
不过他同时认为,能帮助像贝达药业这样的创新企业提升创新能力,扩充后续产品线。“因为国家政策是建立在充分的知识产权保护基础上的,会使国际创新成果第一时间进入到国内市场,促进我国医药创新水平的提高,比如会使fast follow and biosimilar得到快速发展。中长期,将会促进中国企业向first in class发展,提高国内企业的竞争力。”丁列明说道。
实际上,近年来,我国出台了许多支持创新药研发的政策。也有行业人士对记者表示担忧,认为如果进口抗癌药品价格降幅较大,不仅是仿制药企会受到冲击,还会对国内药企进行创新药研发的动力和热情带来不利影响,希望后续能有对国内创新药企的更大力度的支持政策出台。
丁列明则表示,国内创新企业要加快布局,研发和生产更多高质量的肿瘤治疗产品,在产品质量和价格方面保持竞争力。
同时,他也希望出台针对国内创新药企业加快成果转化的配套政策,比如给予中国医药创新企业税收优惠,增加企业的创新再投入,以及国内创新企业走向国际化时给予保驾护航的政策。
“建议新政策把握三个原则:一是以人民群众为中心,为百姓谋福利,以创新惠泽民生,避免因病致贫、返贫;二是保持医保政策健康可持续发展;三是鼓励国内企业加大创新力度,营造更加完善的创新成果应用环境,提升企业创新的动力。”丁列明补充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