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药品 > > 反智能手机小组:坚持用诺基亚功能机 讨厌时时在线

反智能手机小组:坚持用诺基亚功能机 讨厌时时在线

发布:2016-02-08 17:43 | 来源:第一健康网 | 查看:
分享到:

摘要: 反智能手机小组:坚持用诺基亚功能机 讨厌时时在线

在经历智能手机对友情、亲情的稀释和对自己逻辑和创作的影响后,他们决定逃离:使用非智能手机。他们都属于一个共同的联盟:反智能手机联盟。

在周围人的手机屏幕越来越大时,他们的却越来越小;在一群彩色手机中间,他们的黑白手机尤为扎眼;在地铁上一群低头刷屏的人中间,他们手中的书显得分外的沉。

他们也因此和周围人格格不入,手中的非智能机被当成遥控器,也多次被领导暗示换一个手机。但是在另一种意义上,他们也收获了真正重要的情感和受自己控制的时间。尽管在时代的大潮下,他们也不得不因为工作等原因选择和智能手机某种方式的妥协与和解。然而他们仍和它保持距离,想留一段不被“控制”的时光。

“反”的理由 工作和聚会时间都被切成碎片

“在参加项目的那三个月时间,我很少上网,手机几乎没开,不需要看邮件,不需要刷微博、微信,不需要使用手机。只需要跟周围的朋友联系,只需要关注眼前的事,和身边的风景,会感觉到返璞归真,也开始清楚那些对我们真正重要的情感和观念。”

他叫魏明,豆瓣小组“反智能手机联盟”创始人。“没有智能手机照样走天下,不用天天充电,只发短信打电话,我的生活也很好!”在豆瓣里打开“反智能手机联盟”的小组,页面上赫然挂着上面的几行字。

谈到自己2010年时参加的那个去美国小镇的项目,这个26岁的陕西男生仍印象深刻。“回来后我一直很自豪地告诉我的朋友,两个半月自己都没碰过手机,甚至突然不知道该怎么用。”

魏明告诉记者,“上大学的时候,自己用过一部索爱的智能手机。用完之后就觉得没多大用处。”“当时特别讨厌智能手机的一点就是需要每天一充,感觉把人像狗拴在家里一样。”魏明补充道。此外,魏明讨厌这种时时在线的感觉,以及由此带来的时间的碎片化。

“我之前感觉智能手机可以让你充分利用自己碎片化的时间。但其实用多了,就会觉得反而是智能手机把你的时间碎片化了。”他举例子说,比如大家在一起聊天、跟朋友吃饭或者工作的时候,那些即时软件一直在响的话,你的注意力就会分散得很厉害,慢慢地,你整个时间就会变得碎片化。

魏明一直对朋友出去玩大家都在看手机这个事儿很无奈。“如果那样,还出来玩什么,干脆大家都回去玩手机好了。”他讲到,有一次聚会,“我们就开玩笑,说大家把手机都拿出来,谁第一个看手机谁就请客。”“有一个女生喜欢刷微博,她就真的去看手机了。”魏明说。

劝妈妈跳广场舞别窝家玩手机

30岁的上海女孩范小弱对于魏明提到的这些感同身受。她也是115个“反智能手机联盟”成员中的一个。范小弱坦言,她经常会因为自己老公总爱低头看手机而吵架。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而是我们坐在一起,你却在低头玩手机。”这个网络上流传的抱怨,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就是范小弱和她老公的真实生活写照。

“我们以前在一起,他就老是看手机。有时候我们一起坐地铁或者公交车的时候,他一上车就不自觉地把手机掏出来看。我希望我们一起出来就坐在一起聊聊天。而且我跟他讲话,他也心不在焉。”

范小弱已数不清因为手机的问题和她老公吵了多少次。更让她害怕的是,自己的妈妈也在天天玩手机。“我经常劝她出去运动一下,哪怕是去跳广场舞,不要老窝在家里玩手机。”范小弱总是苦口婆心地劝,但收效甚微。

后来,范小弱甚至想给沉迷于手机的妈妈换一个非智能机,但这个想法很快被妈妈拒绝了。妈妈和妈妈的朋友依旧在朋友圈转发带有“太恐怖了”“看的人都转了”“不转不是中国人”字眼的谣言和鸡汤,乐此不疲。妈妈也喜欢吃饭的时候拍照。“我就觉得手机的毒害太大了,把我妈给害了。”范小弱叹了口气。

早上刷个微信20分钟就过去了

“手机让我们变得粗鄙,通过手机语言,我们在‘粗鄙的享受’,内心很难滋生并回味出‘很讲究的情绪’。”自称“不用手机”的作家毕飞宇在《写满字的空间》中说的这些对于杨友三来说很受用。

“以前写书能写四到五个小时,但是用智能手机以后就很难坚持这么长时间。早上起来刷个微信,20分钟就过去了。那时候我一天到晚都处在这个状态。”深知智能手机是阅读和写作大敌的杨友三一直对它敬而远之。在上海做自由科学作家的他坚持用诺基亚功能机

杨友三还能举出许多其他创作者的故事,“《三体》作者刘慈欣曾说,他不使用微博和微信。只要关闭电话和邮件,就可以专注于写作。另外,网上也有传《盗梦空间》的导演克里斯托弗·诺兰不使用电子邮件。”

基于此,杨友三在今年加入了反智能手机联盟。真正让“反智能手机联盟”成员们恐惧的,是智能手机对自己潜移默化的改变。胡晨也在今年和杨友三差不多同时加入了反智能手机联盟。

“我2007年用的智能手机,大概用了1年,就不再用了。因为我觉得它会阻碍思维的严谨。包括我的表述方式也会受这个影响,变得碎片化而没有逻辑。”

眼前这个高高瘦瘦身穿白衬衫蓝色牛仔裤的北京男生胡晨,今年27岁。他说自己有写作的习惯,但发现用了一段智能手机以后,很难把自己的思想和文字结合在一起,“写一段这个,想到那个又写那个,我就会觉得变得更意识流。就跟微博一样,每条信息都是短的碎片化的信息。”

“智能手机的方式是一种反阅读性的。包括我再回到书籍深阅读的时候,会发现自己很难深入。”这种变化让胡晨害怕。此外,胡晨说,本来应该被留白的时间,也渐渐被智能手机所填充。而且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一种无意义的填充。

胡晨举例,在地铁里面或者空余的时间,你都会想要看手机,会对这些上瘾。比如你想看体育新闻,结果看到了别的推送新闻你就再看看那个,到最后你甚至会忘了最开始想要干什么。“这个过程当中,你是被控制的,会无意识地接收很多无用的信息。”智能手机这种无孔不入的“控制”,让胡晨决定逃离。他开始使用非智能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