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日本买感冒药,是中国制药企业的耻辱。”1月30日,在湖北省“两会”的新闻发布会上,湖北省政协委员王学海坦言,买个小小的感冒药,宁愿用外国产品而不选择国货,除消费观念的影响外,归根结底是中国制药企业普遍缺乏创新,药品质量无法满足老百姓日益提升的消费需求。
百姓为什么连感冒药都选择日本生产的呢?其原因有二:一是自己生产的药品百姓不相信质量,比如感冒药,即使是同一规格、同一剂量的同一种药,不同厂家所生产出来的产品价格相差很大,大企业药价高效果未必好,小企业药价低更会让百姓的信任度打折扣。二是缺少服务百姓的责任意识。大企业药价高,卖的不一定是质量;小企业卖价低,求的是生存,难免会出现低质低价的恶性竞争。老百姓到国外寻药,最主要的是我们的药企在缺少改革创新的同时,更缺乏继承机制,很多低价药、良心药、救命药因为成本高,销售价格低,药企就不生产了。药企将目光更多地盯在利润上,百姓怎么会对药企不失望呢?正是由于这两点原因,才让本不该出现的事情出现了。
中国药企如何在改革中体现责任?在创新药品的同时,能否将服务百姓的责任放大?既然能够在创新医药产品上投入多少亿元进行研发,那为什么这样多的创新百姓体会却很少呢?为什么不能在创新的同时更多地让利于百姓,尤其是多生产一些低价药、良心药?
作为独立的经济实体,药企追求利益最大化本来无可厚非,但同时,是不是也需要考虑消费者的利益呢?何谓品牌?那就是质优价廉,深入百姓人心;何谓市场?民心才是真正的市场。
希望在改革的道路上,药企在发展的同时,更能够走出一条民生路来。只有做到了这一点,中国百姓抢购外国药的尴尬事情才不会再出现。(苗凤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