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记者 江然
新医改这盘棋下了6年,现在走成什么样?医改与药改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使得人们一度认为医改的本质就是药改。
今年5月份,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17年试点城市公立医院药占比(不含中药饮片)总体降到30%左右。紧接着,国家卫计委在6月发布了《关于落实完善公立医院药品集中采购工作指导意见的通知》(以下简称70号文)。来自各方的压力和挑战正极大地影响着药企的生存与发展。
我国的医改应该怎样进行?困境下的药企又该怎样明确转型方向或清晰的应对之策?就此,《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以下简称NBD)专访了国药控股股份有限公司高级行业研究员干荣富。
新医改还在路上
NBD:新医改六年,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李玲教授却在近日公开直言“没有改动,原地踏步”,您怎么看李玲教授的观点?
干荣富:改医不成功,医改不成功。改医是改医院、医生,药改不能替代医改。现在改医成功了吗?没有。
为什么呢?因为以药养医这个制度还在,这导致了药品价格虚高。所以我认为,李玲老师的话事实上是击中要害。她作为国家医改领导小组专家成员,必须看清问题,对政府部门提出她的意见。
NBD:医改在全世界都是难题,您觉得中国要怎样破解以药养医的局面?
干荣富:要破很简单。第一,医院是国家拨款的事业单位,但国家拨款现在降到只有6%左右,很多都要医院自己解决,医院这些钱从哪里来?还是从(药)差价拿到。在这种情况下,首先要破除以药养医的局面;第二,将药品费用对医院的补贴取消,药品费用只是医院的成本。降低药品在医院收入的占比;当然最关键的是,政府要加大监管和打击,反商业贿赂要常态化。
企业应对先立足本省
NBD:就药企来而言,特别是在70号文出来以后,会面临什么具体变化?日子还会好过吗?
干荣富:现在考虑两个问题,一个是总额预付制,一个是两个总量控制,医保用药总量控制,医院用药总量控制。在这个管控下又来一个药占比,医院必须按规定降低。再加上新的采购要求,一品两规三剂型,接下来有些企业日子会很难过。
NBD:那您赞不赞成这种说法:首先产品得起来,因为同质化竞争很严重,必须有大量的研发,才能够差异化竞争?
干荣富:我常说销、供、产。先要有销售,有市场,才能供应,才能生产。第一,现在盲目创新有没有市场?第二,你盲目创新有没有资金?第三,到时候你创新,就算国家批下来,外资药企很便宜的进入我国,你能竞争吗?
NBD:目前企业面对压力很大,应该怎样明确转型方向或清晰的应对之策?
干荣富:第一,企业药想清楚自己有多少品种,先给自己定位。按照“一品两规三剂型”,企业应判断能否竞争获胜?打价格战是没用的,那么另想办法,比如是否能够提升药品质量标准?能否兼并重组把规模做大,如果进入中国医药工业百强,又能加分。应对途径还是很多。
NBD:还是该首先考虑“练内功”?
干荣富:对,提升质量标准最重要,药品质量不好,如果飞行检查,一次不合格就关门。现在国家就这么办,就是要淘汰一批不合格的企业。
NBD:药企在营销策略上面应该如何转变、应对?
干荣富:对企业来说,最关键一句话,首先立足于本省,接下来发展就近,因为一般价格都是就近考虑的。北上广当然可以考虑,用药量大,但北上广竞争也激烈。所以我认为一家企业必须要做很好的SWOT(基于内外部竞争环境和竞争条件下的分析)分析,分析到位就明白该怎么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