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药品 > > 为廉价救命药“续命”迫在眉睫

为廉价救命药“续命”迫在眉睫

发布:2016-01-11 20:44 | 来源:第一健康网 | 查看:
分享到:

摘要: 以长效青霉素为代表的很多廉价药,都是深受百姓认可的救命药。越来越多药企不再生产廉价药,无疑会让“看病贵”的问题更加突出,甚至将一些患者逼上绝路。让优质

以长效青霉素为代表的很多廉价药,都是深受百姓认可的救命药。越来越多药企不再生产廉价药,无疑会让“看病贵”的问题更加突出,甚至将一些患者逼上绝路。让优质廉价药不至于在医疗市场化改革中绝迹,为经济效益低但作用至关重要的救命药“续命”,需要政府、药企和医院在博弈中找到最大公约数。

原标题:为廉价救命药“续命”迫在眉睫

为廉价救命药“续命”迫在眉睫

苏剑一(媒体评论员)

据媒体报道,受原材料价格急剧上涨、利润不足等因素影响,西地兰、注射用红霉素、鱼精蛋白、潘生丁等多种供应数十年的基本药物,正逐渐从市场上消失,患者只能用其他高价药替代。一项对全国12城市40余家三甲医院临床用药情况的抽样调查显示,国家和地方增补的基本药有500多种,其中有342种短缺。

以长效青霉素为代表的很多廉价药,都是深受百姓认可的救命药。越来越多药企不再生产廉价药,无疑会让“看病贵”的问题更加突出,甚至将一些患者逼上绝路。让优质廉价药不至于在医疗市场化改革中绝迹,为经济效益低但作用至关重要的救命药“续命”,需要政府、药企和医院在博弈中找到最大公约数。

廉价药为何会面临生存危机?一个最直接的原因是,生产廉价药已成一门“亏本买卖”——比如,人参、麦冬等原材料的价格近几年翻了数倍,但参麦注射液的价格却不能上涨,结果必然是药企逐渐减产甚至停产;同时,在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制度下,有些药品的中标价格很低,“生产时摔碎一个玻璃瓶就得亏钱”。

另一个相对隐蔽的原因是,盈利压力将医院逼上了以药养医的不归路,廉价药进入医院并最后到达患者手中的道路变得更曲折。在医药流通市场,医院占据药品销售量的70%以上,但手握处方大权的医院为获得更多的药品加成,更趋向于采购高价药、开大处方。医院对廉价药的需求大幅降低,挫伤了药企的积极性。

效果良好的廉价药受冷落,与之效果相当的高价药却成为首选,绝非一个健康的医药市场所应有的景象。在推进医疗市场化改革的过程中,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不可偏废,任由药企等见利忘义,“看病贵”的问题只会日趋严重。有鉴于此,相关职能部门必须采取合理的干预和调解措施,阻止廉价药在市场上消失。

首要一点,就是要适时取消政府主导的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归还公立医疗机构的药品采购权和定价权。在现行体制下,政府包办的药品招标政策实质上将买卖双方正常的市场行为变成了行政审批。一些药企为保住市场份额,只能千方百计地压低中标价,这种不合理的机制在客观上制造了“多输”局面。如今已有一些地方开展了相关试点工作,这种改革的步子还可以迈得更大一些。

其次,职能部门应该进一步治理“以药养医”的顽疾。近些年,国务院等部门先后出台了多项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政策,但各级医院囿于现实利益考量,以药养医的问题并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

深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是大势所趋,但医疗毕竟是一个带有公益底色的领域,市场机制也不是万能的。通过适当的财政补贴等手段,给那些不能靠市场机制生存的廉价救命药“续命”,才能缓解廉价药“药荒”困境,增进百姓福祉。

为廉价救命药“续命”迫在眉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