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最好的家庭教育?就是父母做好自己。在家庭中,每个家庭成员都是平等的,都有自己的尊严和幸福,都有追求自己梦想的权利。父母不应该为了孩子牺牲自己的追求,一个热爱阅读的妈妈,胜过整天逼着孩子读书的妈妈,一个积极努力的爸爸,胜过把人生希望都寄托在孩子身上的爸爸。
最后,父母该如何正确解读孩子的特质,编写个性化的教育密码呢?教育可谓是天下第一难的事业,因为它的对象是活生生的人,而不是其他。
在爱的前提下,做独立思考的父母,给孩子营造个性化的发展氛围并非难事。只要做一个有心人,多花时间陪伴孩子,倾听孩子的内心需求,找出孩子的性格特征和兴趣所在。每一个来到世上的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珍宝,给孩子尊重,给孩子自由,给孩子爱。孩子创造奇迹的能力,远远超出你的想象。
(本组稿件综合新华社、《东方教育时报》、39健康网、搜狐网)
核心提示
孩子的世界其实很小,父母就是他们的全部世界。当大人每天不由自主陷入养育焦虑,这种情绪可能会转移到孩子的身上。现在的孩子似乎越来越累,他们弱小的肩膀上,承担着父母的期望,甚至代表着父母的“成绩”。不经意间,家长是否感觉越来越心累?不如适当为自己减压,与孩子一起成长,彼此快乐陪伴。
调查
多数父母存在养育焦虑
全国妇联儿童工作部12月22日发布全国家庭教育现状调查的主要结果和核心数据。调查显示,多数父母存在不同程度的养育焦虑,父母最担心孩子六件大事。
根据调查结果,父母最担心孩子的事,排在前六位的依次是:“人身安全问题”“学习成绩不好”“没养成好的行为习惯”“心理健康问题”以及担心孩子“身体不好”和“沉迷网络”。
此外,近日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问卷网,对2001人进行的一项调查中,60.0%的受访者表示自己身边有育儿焦虑的年轻父母多;对于父母产生育儿焦虑的原因,67.0%的受访者认为是攀比心理重。
症状
寄望过高 数落孩子的不是
心理专家表示,高焦虑的父母往往会导致高焦虑、不自信的孩子。出现这种情况主要在于,父母与孩子缺少有质量亲子沟通和互动。有些家长常把孩子的表现当成自己的“成绩单”。即便孩子表现不错,父母还是会很焦虑,总觉得孩子做得还不够好。
所以,父母首先要有好心态。生活中对孩子的爱稍微处理不当,都会对孩子的成长造成不利。譬如以下行为:
1.寄予孩子过高的期望
有句话说的好:期望越高失望越大,为了不使自己失望,只能给孩子不断地施压。在这种情况下,孩子会迎合家长、迎合老师甚至迎合社会评价成为一个“优秀”的孩子。这样的优秀,往往忽略了孩子本身的需求。
2.总拿自己的孩子跟别人比
这是所有家长的通病。当你把“比较”的枷锁套给孩子,孩子就永远无法幸福。
3.数落孩子的不是
家长最乐意数落孩子、教导孩子。教导是每个家长都尤其热衷的一件事情,有人从教导中感受到自己的威严,有人从中体会征服的快感。然而,热衷数落孩子的不是,不是让孩子失去自信就是让孩子丧失自尊。
4.孩子不令自己满意时贬损他、责罚他
其实孩子不能让父母满意的时候已经很负疚,这个时候最需要来自父母爱的陪伴、协助和支持。
5.代替孩子做选择
家长总是在用“自己的头脑”操控孩子,但是忽视了代替的过程就是剥夺孩子成长的过程。你剥夺了孩子某方面的成长,孩子就丧失了某方面的能力。
6.不相信孩子
不相信孩子的根源是父母不相信自己。当孩子对妈妈说:没事,我一个人在家写作业,你去忙吧!妈妈一关上门就想,孩子一定在家玩电脑呢!这样的反应会让孩子觉得父母“不信任我、不喜欢我、不尊重我”。
7.限制孩子做他想做的事
父母总喜欢说:不要这样,不要那样!这也会滋生不自信的孩子。
药方
正确解读孩子的特质 编写个性化的教育密码
据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的调查显示,针对缓解父母焦虑,69.7%的受访者建议家长多倾听和尊重孩子的想法,66.4%的受访者认为家长应树立正确的育儿理念,45.0%的受访者建议年轻父母多向有经验的父母求教,39.9%的受访者认为家长应在实践中不断改进。
上海《东方教育时报》对家长焦虑的话题的一次访问,或许可以让一些家长放松一些情绪,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
第一问:别人的孩子都在学,我的孩子要不要学呢?
此类交流帖一直是各家育儿论坛上的人气帖,透露着家长的烦恼、焦虑和依赖。那么,家长该怎么办?
这里面透露出几个问题:别的孩子学了,我的孩子也要学;别的孩子学的好了,我的孩子也不会学的差;我的孩子学的更好,才能成功,才能幸福。
首先,每个孩子生来的天赋不同,对某种知识和技能感兴趣的时间不同,完全没有必要按照别人的项目和节奏来规划自己孩子的学习。其次,没有绝对好的学校,也没有最好的老师。老师和学生,互相都合适了,才是最佳的效果。最后,是家长的人生观所引起的焦虑。很多家长信奉“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的观念。其实,在现代社会中,早已经可以是“共赢的幸福”,即你的幸福完全不需要建立在比别人强的前提下。
第二问:别人家孩子学习好性格乖,是不是有特别的教育方法?
在家庭教育中,首先是家庭,其次才是教育。当一个家庭已经有良好的氛围,有统一的价值观,也就无需专门提出教育方法。
孩子主要依靠家长的言传身教来学习。根据科学的调查和研究,孩子从父母的言行中所受到的影响,远远大于父母教育给孩子的。在家庭里,父母怀有正向的价值观,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保持高品质的生活品质,营造一个和谐恩爱的家庭氛围,比任何的家教方法都有用。
家长要花时间陪伴孩子,要蹲下来听孩子给你讲的每一句话,听取孩子的意见,要尊重孩子的选择,给孩子安全感和信任感。这才是给孩子最好的礼物,比任何昂贵的兴趣班学习班、漂亮的玩具以及世界上最好玩的过山车都有价值。
第三问:焦虑、攀比、生怕落后,会给孩子带来什么?
这些年,在时代背景下,每个人都有很强烈的紧迫感,生怕错过发展机遇。
但孩子不是员工,家庭不是公司,生活不是市场,人生不是竞争。家长的教育依赖心,来源于自己的不自信。为什么不自信?正是把人生当作战场,而非满足自己内心需求的过程。
家长对教育的无所适从,直接影响到孩子的自信。今天的社会,新生事物层出不穷,知识的更迭以年计算。家长以为可以带给孩子更多的知识和技能,其实都是可以很快被替代的“快消品”。
孩子成长过程中,语数英的知识,钢琴美术体操的技能,这些是硬功夫;性格、情操、眼界、心理等等,则是软实力。软实力,是最重要、最核心、最能影响发展、最能营造幸福人生的关键因素。
第四问:谁才是家庭教育的主体?
家长给孩子的,不是“教他做”,更不是“替他做”。应该是给他空间、给他自由,“让他做”,甚至是“给他错”。
当孩子在成长、学习的过程中,家长应给他一个爱的环境,让孩子自然地生长。这是一个不可剥夺的、也是必须由孩子自己去经历的一个过程。从另一个角度看,这也正是生命的意义。
在家庭里每个家庭成员都是平等的。这就意味着,谁也不要为谁牺牲自己的生活。作为父母,也有追求自己的爱好的权利,而且,这个爱好完全可以和孩子没有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