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盐,世界上最初的商品,也是人类不可或缺的生活必需品。正因如此,盐的生产和销售在各国经济社会发展中一直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为此,世界各国根据国情国史、经济发展程度等维度,在盐业管理和运行方面所采取不同策略。
但就是2017年,国内市场惊现“臭脚盐”,直接对百姓食品安全产生危害。要知道,今年元月1号,我国才刚刚开始实施新的盐改方案,引入竞争机制,允许生产企业进入流通和销售领域,以自有品牌开展区域经营,实现产销一体等举措。在加快推进盐业改革的重要节点,出现“臭脚盐”事件,人们更加相信,保障食盐安全、杜绝“臭脚盐”,就必须推进和深化盐业改革,同时需要政府高度重视食盐市场品质与安全。
高品质的食盐从何而来?进口原盐,必不可少。但这一年快要过完的时候,有消息传出,工业和信息化部消费品工业司最近下发征求对《食盐定点生产企业和食盐定点批发企业规范条件(建议稿)》意见函,向社会各界征询进口食盐原料盐进入中国市场的问题。该何去何从,我们不妨从下面三点,试着分析。
从消费端看,依据市场对原料盐的高品质、绿色环保的市场需求,政府部门势必需要逐步放开专营市场、实现真正的市场化运作。当然,相关政府仍保留食盐基本保障和战略储备职能,整个市场也势必经过产业保护期的过度改革。从盐企发展来讲,虽然国内原盐产量在不断增加,但增速明显落后于需求增速,我国每年仍需要大量进口原盐。从防患于未然的角度权衡,国内用盐的根本仍需着眼国内原盐资源,但在国内市场出现异动的情况下,进口盐还可以作为有益的调剂和补充。可以预见,适度开放原料盐市场的利好政策,无疑将为食盐市场供应、品质保障等方面起到保驾护航的效用。
如果说年初的盐改方案得以让国内盐业市场竞争初见端倪,那么找到开放原盐市场平衡点,即是政府积极探寻一条布局全球盐业市场之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