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新闻 > > 青岛健康心理行动方案:中小学须设心理辅导室

青岛健康心理行动方案:中小学须设心理辅导室

发布:2017-10-04 06:03 | 来源:健康日报网 | 查看:
分享到:

摘要: 对于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方案》要求高等院校普遍设立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室),按照师生比不少于1:4000配备从事心理辅导与咨询服务的专业教师,并实现双

青岛健康心理行动方案:中小学须设心理辅导室

  制图/张铭伟

  半岛全媒体记者 徐军 实习生 高苗苗

  据全市第四次精神障碍流行病学调查,2015年全市18岁以上人群各类精神障碍总患病率为16.17%,其中心境障碍患病率为4.57%,焦虑障碍患病率为4.11%。当前,青岛心理健康服务网络还不健全,心理疾病治疗率低,心理健康服务人才短缺,远远不能满足市民需求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近日,青岛市卫计委、市委宣传部等20个部门制定了《青岛市健康心理行动实施方案(2017~2020年)》(下简称《方案》),要求积极构建和完善社会化心理健康服务网络,在学校、社区以及重点人群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到2020年中小学校心理健康课开课率要达100%。

  对于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方案》要求高等院校普遍设立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室),按照师生比不少于1:4000配备从事心理辅导与咨询服务的专业教师,并实现双向转诊。高等院校要特别重视自杀预防,通过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群体心理辅导活动、心理危机干预等方式,提升大学生的心理调适能力。中小学校设立心理辅导室,并配备专职或兼职教师,学前教育和特殊教育机构要配备专(兼)职心理健康工作人员,2020年,中小学校心理健康课程开课率100%。

  心理健康教育服务的开展,离不开对心理健康服务人员的培养。《方案》指出,对于各部门、各行业所属的心理健康服务机构和人员,要加强培训、继续教育及规范管理,制定本部门本行业心理健康服务标准和工作规范,明确岗位工作要求,定期进行考评。探索将心理健康专业人员和机构纳入法制化管理轨道,制订心理健康服务机构和人员登记、评价、信息公开等工作制度,建立心理健康服务机构和人员信息管理体系,逐步形成“优胜劣汰”的良性运行机制。

  教育部门要加大应用型心理健康专业人才培养力度,完善临床与咨询心理学、应用心理学等相关专业的学科建设,逐步形成学历教育、毕业后教育、继续教育相结合的心理健康专业人才培养制度。鼓励有条件的高等院校开设临床与咨询心理学相关专业,建设一批实践教学基地。加强心理咨询师资格鉴定的规范管理,改进鉴定考核方式,对理论知识考试和实践操作技能考核都合格的考生核发职业资格证书,并将其信息登记上网,向社会提供查询服务。

  到2020年,青岛各领域各行业将普遍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及心理健康促进工作,心理健康服务纳入城乡基本公共服务体系,覆盖城乡的心理健康服务网络基本建立,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初步建立,青岛所有区市要开通心理援助热线、建立心理援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