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新闻 > > 健康决定未来:英年早逝的明星们(2)

健康决定未来:英年早逝的明星们(2)

发布:2015-09-17 15:58 | 来源:第一健康网 | 查看:
分享到:

摘要: “以历代帝王观之,但有成就者,无不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句话从雍正嘴里说出来,让很多人都为之一动。电视剧《雍正王朝》拍得非常精心,其效应之一,就是让观众明白,原来做一个皇帝居然也会那么劳累,那么辛

  “以历代帝王观之,但有成就者,无不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句话从雍正嘴里说出来,让很多人都为之一动。电视剧《雍正王朝》拍得非常精心,其效应之一,就是让观众明白,原来做一个皇帝居然也会那么劳累,那么辛苦。

  有许多史学家说雍正是累死的。也许有些用春秋笔法演义历史之嫌,不够严谨,但不可否认雍正确实是中国历史上最为勤政的皇帝。做了十三年的皇帝,辛苦了十三年。这就是雍正。据说,现在到档案馆中看雍正时期的奏折,几乎每一件大事小事都有他详尽的御批。

  另外有一个细节是,北京语言大学的周思源教授曾在一次公开讲座中提到,康雍乾盛世在历史上通常被称为“康乾盛世”。中间那个“雍”字一般是不提的,除了“康乾盛世”的两个双音节的词构成的词组比较符合汉语的习惯之外,另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雍正长期以来一直背着一个恶名,就是“杀父屠弟,篡诏夺位”。

  也正是因为这一点,雍正在大多数人心中的印象一直不好,过几乎掩盖了所有的功,只留下一个“篡改遗诏”的遗案。一直到最后,才出现了两个人渐渐扭转了这一切,他们分别是中国著名的历史学家孟森,和日本的历史学家宫崎市定。但真正把这个案子(印象)翻过来的,是中国的历史学家杨启樵。据说,他在台湾故宫博物院院长蒋复璁的支持下,翻了两万多件密折,得出一个结论:雍正的继位是正确的。

  雍正是一个很有作为的皇帝,每天的工作之辛苦,远远超过常人的想象。每天写朱批,读各种密折,回复官员请示的意见。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来讲,雍正其实是累死的。杨启樵用了非常充分的材料把雍正这个案子翻了过来,后来国内的很多历史学家对雍正的评价,也纷纷受到了杨先生的影响。但是这并不能证明雍正的一生会达到辉煌的颠峰,最致命的一点就是:他死得太早了。

  沙龙:如果还能看到他

  从士兵到将军,从将军到总理,从战争到和平,这就是沙龙的一生,是现代以色列国家全部历史的缩影。晚年沙龙的眼前没有谈判的对手,只有不可抗拒的意志。来自隔离墙外的恐怖活动、来自隔离墙内的死亡威胁、同志的分道扬镳、对手的分分合合,都不能阻挡他缔造一个以色列和阿拉伯世界共处的新时代的意志。而如今,强人倒下了,强人的时代也随之终结了。

  所有人都明白,沙龙的中风与他的过度紧张与劳累有关。据以色列的媒体报道,沙龙2005年12月出席多场会议后,当晚便即刻发病。随后不久,沙龙宣布退出以色列利库德集团,新建“前进党”参加以色列全国大选,谋求连任总理。当时给很多人的一个印象是,身材肥胖的沙龙不时面露疲态,而劳累也是诱发中风的原因之一。

  在很多人眼里,沙龙相对于阿拉法特而言,更像是一个成功的政治家。尽管某种意义上“成也沙龙,败也沙龙”,但无论再怎么看,他都是以色列人的英雄。倘若沙龙身体还行的话,他一定会在以色列大选中获胜,继续艰难的和平之路。但,很遗憾,也许我们再也看不到他纯真如孩子般的笑了。

  一个人,不管你代表的是自己,还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惟有把自己的健康放在首位,才是最负责任的表现,无论对你,还是对你所代表的民族与国家。

  没有健康,一切都将归零。

  突然断流的思想之河

  王小波:上帝只翻到四十五页的书

  1997年4月的一个凌晨,正值创作颠峰的王小波猝死于电脑桌前。和当代作家路遥英年早逝的命运几乎如出一辙,留给读者的只是无尽的怀念。他的人生就像是一本书,上帝的手刚把他翻到第四十五页,就匆匆地合上了。

  “虽然人生在世会有种种不如意,但你仍可以在幸福与不幸中做选择”。这是王小波曾经非常喜欢的一句话。因而,生是幸运的,死亡是不幸的。然而这位中国文化界的精英,虽然在自己短暂的一生里为后人创造了无数的精神财富,却过早的进入了天堂。在被无数人怀念的王小波面前,“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这样苍白的话语,虽然依然嘹亮,但早已极其虚弱。

  “假如我今天死掉,恐怕就不能像维特根斯坦一样说道:‘我度过了美好的一生’;也不能像斯汤达一样说:‘活过,爱过,写过’。我很怕落到什么都说不出的结果,所以正在努力工作”。这或许是王小波自己的座右铭。但是要知道,倘若失去健康,一切只能为零。

  陈逸飞:一位“理发师”的突然死亡

  对于《理发师》剧组的许多工作人员来说,陈逸飞留给他们最后的印象,除了“一丝不苟地敲定各项工作议程,甚至连各种各样繁琐的道具都要一一过目”,就是“日以继夜地催促着别人,也催促着自己把每件事情都尽可能地做到完美的程度”。在他们眼中,这个气质儒雅但满面疲倦的“完美主义者”,在对待工作的态度上,实在是太勤奋、太认真了。

  陈逸飞曾说过:“我一下飞机就赶去公司”,护士们说他“连洗脚时都要工作”。不可否认,过分追求完美细节的性格让他无法从工作中脱离出来。最早,他的名片上只印着“画家”两个字。最后,如果他愿意,名片上便会写满如下的机构:逸飞服饰、逸飞模特、逸飞环境艺术、逸飞网站、逸飞媒体、逸飞文化影视、逸飞美食、逸飞视觉……

  很多陈逸飞的朋友在回忆他时都不约而同地、或清晰或模糊地提到,陈先生不是一个普通人,过度的劳累也是这样的原因使然。他本来是一个接近退休年龄的人,但无论是他自己还是周围的一切,都在逼着他不断前进。这一切,只因为他是陈逸飞。从早年怀揣不到一百美元去美国闯荡奋斗开始,“事必躬亲”这四个字就深深地刻在他大脑的沟回中——他说:“我喜欢这种前进中的状态。‘开步走’这三个字,就是先把脚拎起来,一脚踩出去,退不回来了。”这句陈逸飞先生自己说过的话,最终成为自己的写照:输了健康,即使赢了世界又怎样?

  然而,我们看到的最后一幕是:一个叫陈逸飞的艺术家,带着一身的才华,戴着一枚叫“劳累过度”的勋章,将生命永远地定格在冰凉的59岁上,这个日子,离他的六十大寿仅有四天。

  tips:王小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