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孙少晶教授做主旨发言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孙少晶教授在《基于中国语境的健康传播经验研究与理论创新》的主旨发言中,剖析了健康传播的本质,基于中国语境,提出健康传播经验数据的积累和本土理论创新。孙少晶教授首先指出健康传播的成立是适应国家需求,他还特别强调了健康传播不止“如何传播”,一个人知识和信息的结构会影响其生活方式,因此,更不能忽视的是“提升个体倾听能力”,从而让公众真正能有效获取信息,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他还指出,全媒体时代的来临对健康传播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一方面要对接国家战略需求,另一方面要求学者将科研与实践相结合,中国的健康传播一定要聚焦中国的现实问题。
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许静教授做主旨发言
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许静教授在《中国健康传播人才培养的新理念与新探索》中,结合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在健康传播人才培养中的实践,介绍了人才培养的新理念和新探索。她认为健康传播学科的人才培养定位,首先要有战略性。不仅要强化培养学生的健康素养和媒介素养,还要兼具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注重培养综合性高素质人才。此外,她指出健康传播需要回应社会重大议题,要把传播视作形塑社会的工具。同时,培养健康传播人才需要依托综合性大学,要重视人才培养中的实习实践部分。最重要的是,健康传播的人才培养要以学生成长为核心。健康传播不仅是科研和教学,更是行动。
健康传播学术创新论坛之“健康传播研究与实践圆桌论坛”
图为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张迪教授(左)、
中国传媒大学科学研究处张国涛研究员(中)在线下参与论坛
健康传播学术创新论坛的第二部分是“健康传播研究与实践圆桌论坛”。论坛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中国传媒大学科学研究处张国涛研究员、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聂静虹教授、厦门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邱红峰教授、华南理工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陈娟教授、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张迪教授和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吴世文副教授参与了圆桌讨论,北京交通大学语言与传播学院陈静茜副教授主持了论坛。
论坛围绕“‘健康传播’的定义”、“中国健康传播研究应该关注的重要议题”以及“现阶段中国健康传播研究者面临的困境和挑战”几个问题展开讨论与碰撞。在第一个话题讨论中,六位圆桌专家分别给出了自己对“健康传播”定义的看法,针对“健康传播”如何在廓清边界的同时,实现与其他学科的连通、人本主义的回归和启蒙公众开展健康运动等方面发表了意见。在第二个话题中,与谈专家提出了中国本土的健康传播研究议题,例如:应该关注不同群体的健康信息接触与媒介形态研究、开展本土化的中国健康传播研究和实践,关注疾病预防和干预,关照社区建设和社会结构、关注以性别差异为切入点的健康传播研究、关注农村和边缘群体的健康行为研究及健康相关的本土文化研究等。最后各位与谈专家也分享了自己研究成果中的亮点。
本次成立大会前后,还分别召开了理事会议预备会议、理事会议及常务理事会议。会议根据中国新闻史学会的章程,公布了理事和常务理事甄选过程,并对健康传播专业委员会的章程草案等进行了意见征询。此外,各理事会成员单位还介绍了各自院校的健康传播学科建设情况。
本次大会搭建了中国健康传播学科交流的平台,进一步凝聚了共识,也明确了学术共同体未来的发展目标。下一步,健康传播专委会将在中国新闻史学会的指导下,立足“健康中国”战略,回应时代、社会和疫情的挑战,推动中国健康传播的学科发展和人才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