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健康已成为日常生活中的“关键词”。2006年,厦门日报第六次改版,着力打造纯粹的健康新闻。据了解,这是全国平面媒体最早的健康新闻版块。
两年多来,厦门日报健康新闻以“最好的医生就是您自己(钟南山语)”为办版宗旨,重视版面的“新闻性、实用性和互动性”,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扩充并延展了报纸的内涵,成为深受读者喜爱的必读版面。
一、新闻性:新鲜、新知、新潮。健康新闻有别于过往的健康资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强化版面的新闻性,而不再是过去没有任何时效性的纯知识性稿件,这也正符合报纸是新闻纸的特性。
厦门日报“健康新闻”每周出5期,每期半个版,主打稿件都是采自当天发生的最新消息。大致可分为以下三类。
1.社会类健康新闻。这类新闻是社会新闻,但同时又是健康新闻,是指当天发生的,具有一定事件性的社会类健康新闻。挖掘这类新闻,不仅拓展了健康新闻的内涵,增强了版面的可读性,而且在新闻事件的描述中,增长了健康知识。如《孩子打喷嚏也找主任医师》,国庆长假期间,厦门日均有千名患儿舍近求远,到各大医院就诊,导致各大医院人满为患,而社区医院则门前冷落。“健康新闻”采写这篇报道,意在告诉家长合理安排就医。
2.落地健康新闻。立足本地,但不拘泥于本地,无论是国家卫生医疗政策、新规出台,还是外地发生的医疗卫生事件,在本土都可以找到对应关系,产生各种反应。
一是国家出台医疗卫生政策、新规的区域化解读。医改方案牵动千家万户,厦门日报“健康新闻”始终紧密关注医改方案的修改和制定,对医改方案征求意见稿的具体内容第一时间作出反应,并及时进行深度解读,同时邀请本地医疗专家和权威部门研讨厦门可能的实施意见,为群众解疑释惑。
二是外地医疗卫生事件在本地的连锁反应。去年,“毒奶粉”事件引发国人对食品安全的广泛关注,但事实上,食品抗生素残留危害更大,“健康新闻”及时采写了《只检测三聚氰胺是不够的》,提醒人们警惕肉类抗生素的泛滥使用。当国产牛奶遭遇信任危机,液态奶遇冷,豆浆机热卖时,“健康新闻”又组织采写了《豆浆不能替代牛奶》一文,及时校正公众的饮食取向。
三是公众人物健康问题引发的反响。公众人物总是能吸引人们的眼球,而他们的健康状况同样会得到更多的关注。去年10月,包括韩国影星崔真实在内的多名影视明星先后自杀,这引起人们对如何预防精神疾病的思考,“健康新闻”采访厦门有关专家,编发了《秋意渐浓,当心“情绪感冒”》一文,提醒忧郁症患者,应及时进行心理治疗,缓解精神障碍。
二、实用性:做市民的健康顾问。“健康新闻”版创办以来,始终坚持以“提高公众的健康意识,培养良好的健康习惯,服务公众的健康生活”为己任,在栏目设置、选题、用稿等各个方面,围绕服务、突出服务,实现版面的服务功能。在栏目设置上,开辟了“健康提醒”、“天使部落”、“患者沙龙”、“图说健康”等栏目,在选题方面,根据季节天气变化给人们健康带来的影响,推出专题新闻报道,及时给公众以健康提醒。
1.“健康提醒”。这是个每期3条、每条300来字的信息小专栏。选稿标准是:最生活、最健康、最实用。在现实生活中,不少人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健康误区,也有各种各样有害健康的生活习惯。及时给予健康提醒,有助于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如《享受春光别忘提防“春癣”》、《手机信号不强别打电话》、《三类人不易泡温泉》等。
2.“家庭急救100招”。该栏目图文并茂,着重介绍家庭健康生活小常识。通过向市民征集平常工作、学习、饮食、运动、会友等存在的健康问题,请专家解答,并配上漫画,帮助市民在日常生活中做好自我保健。如《心脏病突发不能乱移动》、《切忌摇晃中风病人》、《煤气中毒要立即开门窗通风》、《鱼刺卡喉勿强咽饭菜》等。
3.“天使部落”与“患者沙龙”。一个是医护人员的博客,一个是患者交流的平台。现实生活中,患者不知道医生怎么治疗,有什么样的体会?医生不知道患者有何想法,在配合治疗中,有什么样的心得?开辟这两个栏目,目的就是“把版面交给读者”,强化医患之间的了解、沟通与互动。
4.时令、节假日健康新闻。“健康新闻”十分关注天气气候的变化,适时给予提醒和引导。如《早春时节当心5种疾病》、《乍暖还寒,老人家要留神骨健康》、“关注春季常见病系列报道”等。与此同时,做好节假日相关策划活动。如3月3日是全国“爱耳日”,针对时下青少年喜听MP3,记者及时采写了《长时间听MP3可导致耳聋》、《感冒当心耳患》等。
三、互动性:打造医患交流平台。做新闻离不开与市民互动,互动需要策划和创新。厦门日报“健康新闻”从创办伊始,就吸引广大市民积极参与,形成报纸与医生互动、报纸与患者互动和医患之间的双向互动等多层次、全方位互动格局。
1.“寻医问药”。这是每期都有的固定栏目。市民有什么样的疾患需要找专家咨询,可以拨打报社的健康热线,或发短信和电子邮件,“健康新闻”的编辑负责帮助找相关专家进行解答,并刊登在版面上。如 “得了鱼鳞病如何医治”等。市民参与的积极性很高,每天健康新闻都能接到许许多多的来电、短信和邮件,咨询各种各样的健康问题。
2.“请您帮”和“我来帮”。对于一些疑难杂症,“健康新闻”还常常发动民间力量,进行分析、解答。如果市民遇到健康难题,可以通过“请您帮”来咨询,如《手上长鸡眼怎么治》、《30岁眼袋很明显咋办》、《7岁小孩白天还尿裤子是病吗》等。
3.“名医热线”。这是“健康新闻”倾心打造的一个品牌栏目,设立这个栏目,就是要在医生和患者之间建立一个最直接、最便捷的沟通平台。每周五上午,“健康新闻”都会邀请知名专家到报社主持“名医热线”,就当前健康热点或某种疾病的治疗,接受市民咨询。做好这个栏目,关键是要策划好选题。一是选题要有时效性。春天万物复苏,也是皮肤病的高发期,围绕这种疾病,我们邀请皮肤病专家接听热线,市民踊跃咨询,电话十分火爆,“健康新闻”根据电话记录,及时整理出一篇报道《过敏肤质应少“沾花惹草”》。“世界糖尿病日”前夕,“健康新闻”邀请厦门顶尖糖尿病专家主持“名医热线”,同样广受患者欢迎。
多层次、全方位的互动,实现了报纸、医院和患者的多赢。医院通过互动,展示了自己的医术和形象,患者借助互动,得以与知名专家直接对话沟通,掌握自己的病情及其治疗方法。而报纸通过搭建互动平台,扩大了在市民中的影响。
(责任编辑:张洪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