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9日是世界肠道健康日。1958年,世界胃肠病学组织(WGO)创始人Henry Cohen博士提出,5月29日这一天,将永久的成为“世界肠道健康日”。
2010年,“世界肠道健康日”这个概念被引入中国,旨在提升公众的肠道健康意识。据《生命时报》调查,在中国,每年有超过10亿人次出现腹泻或便秘症状,新增大肠癌患者达40万。因此,也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开始关心起自己的胃肠道健康。
5月31日至6月1日由镇江一院承办的镇江市医学会普外专业委员会年会暨胃肠肿瘤多学科诊疗新进展学习班隆重召开,来自不同专科专病的知名专家,旨在切磋技艺、交流经验,演绎了一场生动前沿的学术盛宴,通过务实的多视角交流,拓展视野,加快学科建设发展,服务于人民健康。
据统计,我国有70%的人都存在不同程度胃肠不适,尤其是炎炎夏日,诱惑实在太多,冷饮、烧烤...根本抵挡不住啊!因此,有些人会出现腹胀、食欲不振、等消化不良的现象,甚者还会腹痛、腹泻。
“世界肠道健康日”当天上午,镇江一院医护人员来到了黎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胃癌早筛活动,将健康送到居民身边。
医护人员秉承“爱心”、“耐心”、“细心”的三心原则,对居民进行肠胃疾病科普、检查,致力于提高居民的抗癌、防癌意识。
“肠”寿秘诀——
饮食原则:温、软、淡、鲜、少
温 就是说不要过分贪食冷饮,室温的食物对胃肠刺激小,比较容易被消化。
软 就是食物要柔软,烧烤、煎炸类食物不容易消化,清蒸或水煮的食物反之。
淡 即“清淡”,减少高脂食品的摄入,如动物内脏、五花肉等等,而新鲜蔬菜、瘦肉、鱼、鸡蛋等则比较可取。
鲜 是指饮食要新鲜,既然剩饭剩菜容易被细菌污染,那么还是少碰为妙。
少 指少量多餐之意,控制好进食量,不宜过饱等,使得胃肠工作不要超负荷,这样才能使每次的工作都能及时且优质地完成。
避免过度劳累,保持充足睡眠
劳累会破坏机体免疫平衡,休息不足则使得胃肠修复时间欠缺,胃肠的屏障机制受损,容易引发胃肠炎。空调环境是个双刃剑,较低温度会提高睡眠质量、增进食欲,但可能会降低抵抗力,影响消化。如果遇到睡眠不足的情况,不妨吃过中饭打个盹,补充一下睡眠。
适当运动
许多人视夏季运动为畏途。高温下出汗多,心肺功能受影响,难以持续且容易受伤如中暑、脱水等。停止运动固然会减少这些问题,但得不到锻炼的身体其机能势必下降。推荐在温度合适的环境内运动,比如清晨或傍晚运动,或者在恒温的健身房内运动等。游泳被认为有很多优点,不仅提高心肺功能,还有利于塑形,同时可以消暑,是夏季运动的首选。
保持平和的心态
心理问题被认为是许多疾病的诱因,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都会引起健康问题。夏季炎热潮湿,工作生活节奏本来就快的都市生活加上炎热带来的烦躁、汗流浃背的体感等都会使得负面情绪滋生。
除了上述的运动能够改善负面情绪外,还推荐培养兴趣爱好如阅读、听音乐,适当参加社交活动等等,以培养平和健康的心态。
“胃”爱护航——
哪些人更应该做胃癌筛查呢?
胃癌的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升高,40岁以下人群发病率较低。多数亚洲国家设定40~45岁为胃癌筛查的起始临界年龄,在胃癌高发地区,如日本、韩国等将胃癌筛查年龄提前至40岁。
我国40岁以上人群胃癌发生率显著上升,因此建议以40岁为胃癌筛查的起始年龄。约半数患者可无报警症状(消化道出血、呕吐、消瘦、上腹部不适、上腹部肿块等),45岁以下患者发生报警症状的比例更低,因此不应因无报警症状而排除筛查对象。约10%的胃癌表现为家族聚集性,胃癌患者亲属的胃癌发病率较无胃癌家族史者高4倍。
根据我国国情和胃癌流行病学,符合第1条+第2~6条中任一条者应列为胃癌高危人群,建议作为筛查对象:年龄40岁以上,男女不限;
胃癌高发地区人群:
如西北地区(青海、宁夏、甘肃),东北(辽宁、吉林、黑龙江)和东南沿海地区的江苏、上海、福建、浙江等;幽门螺杆菌感染者;
“老胃病”:既往患有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溃疡、胃息肉、手术后残胃、肥厚性胃炎、恶性贫血等胃癌前疾病;
家族史:胃癌患者一级亲属;
饮食习惯:长期高盐、腌制饮食、吸烟、重度饮酒等饮食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