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在自治区卫生健康委的指导下,银川市抢抓“互联网+”发展机遇,坚持问题导向,创新服务模式,形成了符合中央要求、契合基层实际、顺应群众需求的“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模式,取得了初步成效并呈现出良好前景。
概况起来,就是五个应用体系、五个保障措施,达到了三点成效。
一、五个应用体系
一是建设便民服务体系。以群众需求为导向,优化就医全流程,着力解决看病就医的痛点、难点。重点建设了两个项目,一个是“银川健康广场”,是基于微信小程序的便民服务平台,我们将银川市市属六家医院的资源共享,纳入统一的平台,通过居民电子健康码,实现各医院门诊、床位和大型设备检查的精准预约,实现智能分诊、移动支付、院内导航、诊间结算、报告查询、床旁结算、一站式结算、处方流转、出院随诊、120救护、健康宣教、疫苗接种、健康档案查询等全流程便民服务。一个是“银川市处方审核流转平台”,将全市所有医院、社区和互联网医院的处方,统一审核,保障用药安全。同时,患者可按照价格最低、距离最近、自助取药或第三方配送等多种选择模式,自主选择药店和购买方式。
二是建设远程诊断体系。包括电生理、影像、超声、胎心监测和呼吸睡眠监测等远程诊断中心,已经建成并投入运行。我们创新发展模式,通过人员云化、平台虚拟化和机制市场化,实现了三个全覆盖:提供24小时不间断的服务,实现时间上全覆盖,银川市辖区所有基层医疗机构全部纳入远程诊断体系,实现地域上全覆盖,把可以远程的诊断各类检查项目都建设远程诊断中心,实现内容上全覆盖。从而将优质医疗资源高效下沉基层,实现区域医疗标准化、同质化。截至目前,已为近300家基层医疗机构、民营医院和区外医院,累计完成75万份心电图、15万份影像的远程诊断。
三是建设线上门诊体系。建立覆盖全市的三个层级的“互联网+远程门诊”服务体系。通过互联网平台,组建“全国专家远程门诊”,将北上广一线城市的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到银川,实现疑难病不出省;我们组建 “银川市专家远程门诊”,将银川本地三甲医院的优质资源下沉到县区,实现大病不出县;我们组建“银川在线互联网门诊”,将银川各医院的诊疗能力下沉到社区、农村,实现多发病、常见病在基层得到诊疗。
四是建设慢病管理和康养体系。将家庭医生与慢病管理、康复医养结合起来,与第三方平台合作,通过线上慢病管理团队、可穿戴设备和人工智能的应用,建设了高血压、糖尿病、慢阻肺等慢病管理体系,逐步实现主要慢病的社区管理。
五是建设产业体系。银川市在中关村双创园建立了“互联网+医疗健康”产业园,目前,已落户30多家“互联网+医疗健康”相关企业,通过政府引导,形成产业集群,打造完整“互联网+医疗健康”产业体系。
这五个体系,是银川市的主要做法,是五条主线。下午参观的时候,大家都能看到。同时,配套五个保障措施。
二、五个保障措施
一是政策保障。银川市这两年陆续出台了16项配套制度,形成一整套较为完整的制度体系,明确行为边际,促进规范发展。
二是监管保障。在全国率先建成了“互联网医疗监管平台”,去年4月份就已经上线了。结合互联网诊疗行为全程留痕的特征,实现诊疗行为全过程、全方位、全自动实时在线监管,确保医疗质量和数据安全。
三是标准保障。制定了各项互联网诊疗的准入标准、流程规范,保障互联网医疗行为的标准化、同质化。
四是技术保障。在一年多以前,我们成立了“银川市互联网+医疗健康应用研究中心”,汇集全国十几家主流公司,为银川市医疗健康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五是服务保障。集聚全国40多家主流互联网医疗企业,成立互联网医疗行业协会,制定行业自律准则,探索互联网医疗规范和标准,助推互联网医疗规范发展。
三、达到三点成效
一是通过资源下沉,缓解了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看病烦的问题。二是通过互联网的手段,推进医改。三是探索出一整套相对完整的低成本、可复制的“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模式。
谢谢大家!
刘哲峰:
谢谢马主任。下面请杜勇副院长介绍宁夏“互联网+医疗健康”远程诊断平台建设和医疗服务人工智能应用有关情况。
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副院长杜勇:
女士们、先生们、新闻界的各位朋友们:大家上午好!
下面,我向大家介绍一下我院 “互联网+医疗健康”开展情况。
一、远程诊断平台建设初见成效
按照自治区卫生健康委的统一规划,我院积极建设远程诊断平台。目前已建成宁夏区域影像诊断中心、病理诊断中心、远程会诊平台,面向全区二级及以上医院提供疑难影像病例远程诊断服务、远程会诊、远程教育、远程门诊等医疗服务。目前,已经对接解放军总医院等30家国家级医疗单位,区内覆盖7家自治区级医院、22家市县综合医院、196家乡镇卫生院、100个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截止目前,共完成远程会诊328例;远程手术指导和远程教育50多次,在线听课172家医院4000余人。
二、医疗服务便民惠民利民水平不断提升
医院近两年认真落实“患者少跑腿,信息多跑路”的改革行动,着力解决群众看病就医过程中的“烦心事”, 利用信息化技术从诊前、诊中、诊后多环节改善服务,提升人民群众的就医获得感和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