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新闻 > > 好粪便也是治病一宝

好粪便也是治病一宝

发布:2016-03-28 20:22 | 来源:第一健康网 | 查看:
分享到:

摘要: 受访专家:张婷,上海肠道菌群库负责人,上海市儿童医院消化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擅长:克罗恩病,慢性腹泻,营养不良,各类胆汁瘀积型肝病,乙肝,丙肝等门诊

  近日,上海市儿童医院官方微信发布了一则招募志愿者捐献“便便”的公告,引发网友热议。在该医院发布的公告中称,如果志愿者能定期捐献新鲜粪便,粪便当中的肠道微生物就有可能用于儿童的肠道微生物移植治疗。

  粪便主角

  是肠道微生物

  “粪便可以治病,是因为一个健康成年人粪便里60%~70%都是宝贝——肠道微生物。”这次招募的主要负责人,上海市儿童医院消化科主任张婷介绍。

  “粪便可以治病,自古就有了。”张婷主任介绍。在《本草纲目》等传统中医文献已有记载,粪便可以治疗腹泻、呕吐、便秘等疾病,但当时操作者可能也并不知其所以然,而且当时的医疗条件下,粪便还需要埋在地下发酵很久。

  而现在医学发达,其中原理被部分证实:排出的粪便可以治疗消化性疾病,是因为除了食物残渣,粪便里大部分是肠道微生物,也就是常说的肠道菌群和它们的产物。

  “一个健康人的肠道内存在1000到1150种细菌,总数达到100万亿,是人体细胞数量的10倍,其基因数是我们基因的150倍,因此被称为人体的第 八大器官。”院方在招募公告中介绍。“研究证实肠道微生态紊乱与多种肠道和肠道外疾病密切相关。健康人的肠道菌群处于一个平衡状态,它们可以维护所在肠道 主人的健康代谢。而一旦患者代谢紊乱,靠自己力量难以重新平衡,这时候就需要通过移植健康人群粪便至患者体内,来纠正肠道菌群失调状态,恢复肠道功能了。 因此这个办法也是不可替代的。”

  菌群银行

  满足治病需求

  儿童肠道菌群紊乱的情况其实并不少见。0~3岁的孩子肠道菌群并不稳定。张婷主任介绍,比如现在抗生素使用情况比较普遍,容易导致肠道菌群紊乱甚至最终发展为伪膜性肠炎。

  2013年,儿童医院曾率先用肠道菌群移植方法治好了一名患儿后,医院便悄然建立了上海首个肠道菌群库,此后就一直保持了一定的新鲜粪便分离物,以满足临床上需求。

  其实,“粪便银行”的理念在国外已并不鲜见。荷兰、美国都有类似由肠道微生物专家建立的存储机构,有的医疗机构甚至还会把粪便做成干燥胶囊给一些患者服用。

  胃肠道健康

  才可达捐献标准

  上海市儿童医院的肠道菌群库之前的捐献者主要是患者父母和医务工作者。当时建立时,按照分离后的粪便大约在冰箱里存储6个月计算,存储量稳定在1000到2000毫升,初步也够用于临床了。

  “但考虑患儿父母为孩子治病时心情焦虑、生活不规律,难以保证肠道菌群的质量。”张婷介绍,另一个捐献人群医务人员,他们平时临床一线工作很忙,不一定可以保证粪便质量,这才想到对公众招募。

  这段时间有很多爱心人士打电话咨询捐献的相关事宜,但张婷主任表示,招募对捐献者的要求可并不低。不仅要求没有急慢性疾病,就连排便不规律或者排便当天抽烟喝酒晚上熬夜都被排除在外了。

  经过了初筛,随后还要对捐献者进行验血,保证没有肝炎等感染性疾病。即便能过身体这一关的捐献者,还要规律给医院送交大便。未来,致力于肠道菌群应用与研究的医生和科学家们会进行更加精确的检测和制备,规范肠道微生物移植以后,将会更有针对性的治疗相关疾病。

  张婷主任表示,目前第一轮招募已经圆满结束,还会再次招募志愿者。广大读者也可通过留意健康时报新闻客户端或网站及时获得信息。